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及其解体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09 评论:0

1945年11月29日成立,原名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现名。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六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西北与意大利接壤,北与奥地利和匈牙利为邻,东北同罗马尼亚交界,东与保加利亚相连,南与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相邻,西南濒临亚德里亚海。面积255804平方公里,人口约2312.3万(1985)。有近20个民族和人种集团。主要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即门的内哥罗)等斯拉夫族,还有阿尔巴尼亚族、匈牙利族、土耳其族和穆斯林等。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和马其顿语为官方语言。主要信奉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联邦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构。下设联邦院、共和国和自治省院。联邦主席团是集体的国家元首,由每个共和国自治省议会选出1名代表组成。政府称联邦执行委员会,是联邦议会的执行机关。

南斯拉夫境内的最早居民是伊里利亚人、色雷斯人和克勒特人。斯拉夫人的一支于6世纪进入巴尔干半岛,7世纪在此定居,逐渐同当地土着融合,统称南部斯拉夫人。8世纪斯洛文尼亚人第一个国家组织受日耳曼人打击而灭亡。9世纪克罗地亚有了独立国家,至11世纪甚为强盛,在12世纪初被匈牙利吞并。10至12世纪,马其顿、黑山、波斯尼亚相继建立国家,都为时不久。13世纪初建立塞尔维亚国,最强盛时其国土几乎占巴尔干半岛的2/3,14世纪末在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下解体。土耳其人在塞尔维亚、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及黑山建立五个多世纪的军事封建统治。克罗地亚、斯洛文尼西、亚德里亚沿海地区分别被奥地利和威尼斯共和国占领。由此,南斯拉夫两部分形成分属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

南斯拉夫各族人民长期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其中最着名的有1573年反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克罗地亚农民起义,1804、1815年两次塞尔维亚起义,1848年克罗地亚和伏伊伏丁那推翻奥匈统治的大暴动,等等。19世纪上半叶,克罗地亚兴起史称伊里利亚运动的资产阶级民族复兴运动。1878年,黑山和塞尔维亚独立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在1912—1913年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黑山联合希腊、保加利亚,打败土耳其,结束奥斯曼在南斯拉夫东部和南部的统治,鼓舞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人民反对奥匈帝国统治的斗争。1914年6月,奥地利皇太子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成为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的借口,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8年12月1日,在贝尔格莱德宣布成立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其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南斯拉夫。1929年改名南斯拉夫王国。

1941年4月南斯拉夫遭德、意法西斯侵略,4月18日王国政府崩溃。南斯拉夫共产党于当年7月领导人民发动武装起义。1942年11月建立南斯拉夫人民政权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次年11月29日成立以铁托为主席的临时政府机构——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1945年3月7日组织统一的南斯拉夫联合政府,得到盟国承认。同年5月15日全国解放。11月29日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主席。战后,南实行土地改革和国有化,恢复被严重破坏的经济,开始社会主义建设。1948年联共(布)中央及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严厉指责南共中央,并对南斯拉夫在政治上施加压力,经济上实行封锁。南共和南斯拉夫人民顶住压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执行1947年—1951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探索南斯拉夫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自治的发展道路。1950年起实行企业内部工人自治。1952年11月南共六大确认实行工人自治制度。1953年,将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以宪法形式确定下来。1953—1963年是南经济大发展的10年。1957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于1960年提前一年完成。

1963年至70年代初工人自治发展为社会自治。1963年通过新宪法,扩大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权限,更改国名为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5年进行全面经济改革,进一步扩大企业权限。议会通过一系列经济改革法令和措施,使南经济成为开放的经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南国内政局一度出现动荡,发生1968年贝尔格莱德等地大学生抗议游行活动;1969年斯洛文尼亚发生对修建公路的国际贷款分配不公而引起不满的“公路事件”;1970年发生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运动和科索沃民族骚动。1974年联邦议会颁布新宪法,规定在经济部门普遍建立联合劳动组织,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实行代表团制,设立联邦主席团,实行集体领导原则。1976年通过《联合劳动法》,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发展到联合劳动阶段。在社会所有制农业组织中实行自治,推动它们同个体农民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个体农民均可保留其土地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议会还制订1976—1980年社会发展计划,进一步发展能源、原料和农业生产。

1980年南共联盟主席、联邦总统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职务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选出的代表轮流担任,实行任期制。1982年南共联盟举行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对内坚持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和民族团结,对外坚持不结盟政策,继续走铁托开创的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大会通过《制定经济稳定长期纲领的原则》。

战后40年来,南斯拉夫经济有了迅速发展。从1951年到1979年间的社会产品年平均增长率为6.3%,从1950年到1980年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8.6%。1980年比1939年的工业生产增长18倍。战后农业以平均每年3.1%的速度增长。1979年南斯拉夫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居世界第36位。1980年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47.3%。

80年代以来,南斯拉夫的经济受到国内原因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未能摆脱一系列消极因素的困扰。经济发展速度失控,经济结构比例失调,通货膨胀加剧,外债负担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家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南斯拉夫力求从变革中寻求经济稳定和社会进步。

1989年3月安·马尔科维奇出任政府总理,实行新的经济改革,采取一系列激进措施,至1990年下半年,在克服通货膨胀,减少外债,增加外汇储备,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并开始第二阶段的经济改革。另一方面,自1989年下半年起,南斯拉夫的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加剧。各种政治组织纷纷成立。科索沃民族问题悬而未决。一些共和国要求脱离联邦,另立军队和发行货币。1990年初,南共联盟十四大被迫中途休会。5月,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在多党制议会选举中相继成立非共产党政府。1991年1月南共联盟宣布停止工作。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三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至此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uojizuzhi/2023014510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