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第二次中东战争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24 评论:0

英法为重占苏伊士运河,联合以色列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后,埃及新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从1953年开始与英国政府谈判,要求英军撤离苏伊士运河区。1954年10月19日,双方签订《英埃关于苏伊士运河军事基地的协定》。1956年6月18日,驻扎埃及达74年之久的最后一批英军被迫撤出运河区。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亚历山大港发表演说,向全世界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对公司股票持有者给予补偿,公司一切机构全部解散,运河航运由埃及成立专门机构管理。这一决定引起西方国家的震惊。公司股票主要由英国政府(占44%)和法国投资者(占5%)所掌握。英法首当其冲,多次商讨对策,并与美国一起,在8—10三个月内软硬兼施,试图迫使埃及就范。但无济于事。英法决定诉诸武力,进行军事冒险,并多次与以色列密谋。艾登认为由以色列率先发动进攻可为英法干涉提供一个“天赐的借口”。以色列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会”,乐于充当“自愿的打手”。10月24日,三方最后商定作战计划:先由以军入侵西奈,在48小时内到达运河区,然后英法以此为借口向双方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撤离运河区。如果埃及拒绝撤走,英法即出兵运河区,推翻纳赛尔政府。

1956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兵分4路突袭西奈半岛,向苏伊士方向入侵。30日,纳赛尔发布全国总动员令。当天下午,英法向埃发出最后通牒,要埃、以双方立即停火,从运河两岸各自后撤10英里,要求同意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各重要港口,否则英法将进行军事干涉。埃及政府断然拒绝,号召全国人民抵抗侵略,进行自卫。从31日下午起,英法连日出动大批飞机对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等地狂轰滥炸。它们先后出动8万陆海军试图侵入塞得港,遭到埃及军民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停火时,侵略军仍未能占领该城。

英法的侵略遭到举世一致谴责。阿拉伯世界和其他亚非国家纷纷采取各种行动支持埃及人民的正义斗争。美苏从各自立场出发,也反对英法挑起的这场战争,向英法施加种种压力。10月29日,美国要求安理会立即举行会议,讨论采取停止以色列在埃及的军事行动的步骤问题。从10月30日至11月1日,安理会举行4次会议,由于英、法否决而未能通过任何决议。于是,安理会根据“联合一致共策和平”的决议,把这一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11月1日—10日,召开首届紧急特别联大,先后于2日、4日、5日和7日通过多项决议,其中包括要求停火,要求英、法、以军从埃及立即撤出,建立联合国紧急部队以确保和监督停止敌对行动,以及成立紧急部队司令部等。英法在全世界的压力下,不得不于6日宣布接受停火。11月上旬,联合国组织起第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即联合国紧急部队。英法侵略军于12月22日全部撤离埃及。以色列拖延撤军,拒不撤出沙姆沙伊赫和加沙地带。1957年2月联大通过决议,决定在以色列完全撤出这一地区后,派遣联合国紧急部队驻扎在埃以停战线上。其后以色列几番讨价还价,在它得到可以自由通过亚喀巴湾以及美国对其安全作出保证之后,于3月8日撤出加沙地带和沙姆沙伊赫。联合国紧急部队进入这两个地区。4月10日运河恢复航运。

这次中东战争以英法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埃及人民取得反抗侵略、扞卫国家主权斗争的胜利,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亚非地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英法在中东的势力遭到严重削弱。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uojizuzhi/2023014408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迪奥里
下一篇: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