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撒旦诗篇》风波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97 评论:0

《撒旦诗篇》一书出版后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下令处死该书英国作者拉什迪而引发的一场国际纠纷。拉什迪,1947年生于印度孟买一个小康的穆斯林家庭,13岁移居英国,成为英国公民后不信伊斯兰教,1968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撒旦诗篇》是他发表的第四本小说。该书以虚构和幻想手法,描写两名印度演员梦幻般的经历。他俩在梦幻中遇见一位名叫马洪德的商人。这位商人受到主的悄悄耳语,成了先知,后到某城市创立一种宗教。这个冒牌先知进行欺诈和淫乱,无恶不作。他在可兰经中塞进一些魔鬼撒旦的言论,作为信徒行动的准则。他的妻子们是一群妓女,且与先知穆罕默德的妻室同名。作者亵渎先知穆罕默德、圣城麦加和神圣的可兰经,极大地伤害了全世界近10亿穆斯林的宗教感情。该书于1988年9月由英国企鹅出版公司一出版,就遭到世界许多伊斯兰教国家和广大穆斯林的反对。

1989年2月14日,霍梅尼发表一份处死拉什迪的宗教文告,并宣布任何人为了杀害拉什迪而献身,将直接进入天国。随后,伊朗以500万美元重金悬赏拉什迪的首级。霍梅尼文告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导致自美伊人质事件以来与西方国家的一次最严重的冲突。英国向伊朗提出强烈抗议,认为公然煽动谋杀违背指导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原则和义务。17日,伊朗总统宣称,如果拉什迪向穆斯林和霍梅尼道歉,对他的死刑令也许可以撤消。18日,拉什迪公开表示道歉。但19日霍梅尼重申对拉什迪的处死令决不能改变。20日,欧共体12国外长举行会议,决定撤回各成员国驻伊使节,冻结与伊高级官员互访。21日,伊朗采取报复行动,召回其驻欧共体国家大使。同日,英国宣布召回其驻伊全部外交官员,并决定驱逐伊驻英临时代办,以进一步抗议霍梅尼的处决令。瑞典、奥地利、挪威、加拿大等国纷纷召回其驻伊使节。美国总统布什谴责伊朗,表示坚决支持欧共体的决定。苏联希望能寻求理智的办法解决。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提出,尊重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至为重要,同时呼吁“解除对拉什迪的生活威胁和人权威胁”。28日,伊朗议会通过与英断交议案。该案要求英在一周内重新考虑是否改变立场,并给予答复,否则伊英关系在此案生效一周后自动断绝。3月2日、3日,英国外交大臣和首相先后发表讲话,均对拉什迪一书“伤害了穆斯林”的感情深表理解,但他们仍然坚持维护这本书的出版权利,并要求伊朗撤消处决令。英伊终未达成谅解。3月7日,伊朗正式断绝与英国刚恢复仅3个月的外交关系。

在霍梅尼发出处死拉什迪的指令后,整个伊斯兰世界作出响应。伊朗、英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等国的穆斯林掀起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有44个穆斯林国家禁止《撒旦诗篇》一书和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的其他书籍发行。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几乎一致反对《撒旦诗篇》。对此事引起如此巨大的外交冲突,各国看法并不一致。伊斯兰会议组织未赞成伊朗要求召开紧急会议的建议,认为应该冷静理智处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场风波除宗教因素外还有明显的政治因素在内,伊朗此举系要确定它的伊斯兰世界的先锋作用。1990年2月,继霍梅尼之后为伊朗最高领袖的哈梅内伊重申,霍梅尼一年前处死拉什迪的宗教判决仍然有效,而且必须执行。拉什迪至今仍处于英国警方的严密保护之下。英国还不断地下令驱逐认为有刺杀拉什迪嫌疑的伊朗人出境,到1990年2月,累计人数已达32名。《撒旦诗篇》事件严重影响了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uojizuzhi/2023014358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