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伊朗门”事件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287 评论:0

美国以武器向伊朗换取人质、再用出售武器款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事件。1986年11月2日,黎巴嫩《帆船》杂志详细报导了美国以武器向伊朗换取在黎巴嫩被扣的美国人质获释的内幕。两天后,伊朗政府予以证实。据揭露,为换取人质获释,美国在两伊战争期间多次向伊朗出售包括两千多枚“陶式”反坦克导弹、“响尾蛇”导弹、F—4鬼怪式喷气战斗机备件在内的先进武器装备,价值一亿多美元。武器运抵伊朗后,被关押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先后有3人获释。11月25日,又揭发出白宫已用伊朗武器付款中的3千万美元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这两桩秘密交易均触犯了美国有关法律。国会为此成立了专门调查委员会。由于丑闻涉及到总统,美国舆论界套用“水门事件”的称呼,称之为“伊朗门”事件。事件揭露后,引起美国朝野轩然大波。随着调查的展开,将武器售款转入尼加拉瓜反政府游击队在瑞士银行帐户的知情者、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辞职,副助理诺思中校被撤职,两人在国会听证会上承担了一切责任,使里根总统免遭殃及。1987年2月26日,负责调查此事件的托尔委员会发表报告。斥责白宫存在的“一团槽”和“漏洞百出”的混乱局面。3月4日,里根在电视讲话中承认批准向伊朗出售武器的“错误”,但否认此举旨在换取人质获释,同时表示对军火款转移一事“一无所知”。国会调查至此结束,里根得以平安走出“伊朗门”,诺思则被联邦检察院提起公诉,后被法院判刑。“伊朗门”事件使里根、共和党和白宫的声誉遭到无可挽回的损害。美国政府在两伊战争中向参战双方出售武器的“两面派立场”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uojizuzhi/2023014357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新边疆”
下一篇:“因卡塔”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