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是现代化在经济领域最重要的表现。有观点认为,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工业化,是欠发达或开发不足的国家改变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措施。[1]尼日利亚独立后,为保证和巩固政治独立,历届政府对工业化投入不菲,制订了积极的工业发展政策和四个国家发展计划(1962—1985),工业化已成为政府头等大事。石油繁荣时期(1973—1981),尼日利亚工业化曾得到迅速发展,制造业占GDP比重达11%。但在迈入新世纪的2000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仅5%左右,低于1960年独立时的水平,位居世界工业化水平最低20国之列。制造业出口仅占总出口的0.4%,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占GDP的15%,超过进口总额的60%。独立时,农产品出口占GDP的80%多,但到2000年,这一比重已不足4%。石油出口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占GDP的比重约为95%。[2]故此,学者们担心日利亚正在出现快速的“去工业化”,传统农产品出口市场也已不复存在,而对进口商品(特别是食品)的依赖度与日俱增。尼日利亚工业化历程可谓是一个颇具悲剧色彩的经典案例。
尼日利亚独立至今的工业化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黄金时期”;70年代石油繁荣期;80年代结构调整期;90年代以来改革发展期。划分标准是每10年期内经济发展或工业化的几个关键词,分别是:进口替代、第一个国家发展计划;本土化政策(Indigenization)、石油繁荣(Oil Boom)、政府大规模投资、核心工业选址之争;结构调整(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 SAP);私有化、经济多元化战略、非石油产业快速发展。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也不可能将各阶段的起始时间严格限定在10年内,各阶段的关键词也往往不是一个时期所独有,它或许在前一阶段就已酝酿,或在后几个阶段都还在起作用。例如,60年代的“石油”在70年代成为“石油繁荣”,70年代的本土化政策是在60年代末出台的,国家发展计划则由60年代延续到80年代,共有四个。此外,对尼日利亚工业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社会因素或轻或重贯穿各个阶段始终。厘清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尼日利亚工业化的真实历史大有裨益。
[1]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1-13页。
[2] N. I. Ikpeze, C.C. Soludo and N.N. Elekwa, “Nigeri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Policy Process, Policy Choice and Implementation”, in Charles Soludo, Osita Ogbu & Ha-Joon Chang, eds., The Politics of Trade and Industrial Policy in Africa: Forced Consensus? Trenton, NJ: Africa World Press, Inc., 2003, p.341.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ongyehua/2022121840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