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甘地

甘地传记:《第十三章·总算抵达伦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5日 阅读:129 评论:0

总算抵达伦敦

我完全不会晕船,但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开始不安、烦躁,也不敢跟船上的服务生说话。我不习惯说英语,但二等舱里除了马兹穆德先生,全都是英国人。我没办法跟他们交谈,因为他们来跟我说话时,我往往没听懂,就算听懂了,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都要先想好该讲什么才敢开口。此外,我不知道如何使用刀叉,也不敢问菜单上有哪道菜是不加肉的。因为这个缘故,我从不在餐桌上跟大家一起用餐,总在卧舱里独自用餐,吃的主要是我带来的甜食、水果。马兹穆德先生完全没有适应的问题,跟每个人都很熟。他会在甲板上走来走去,四处攀谈,而我往往在卧舱内待上一整天,只有在甲板上剩寥寥几个人时才敢上去。马兹穆德先生不断劝我,多跟同船乘客来往,尽量随意交谈;他告诉我律师要有舌灿莲花的本领,还跟我分享他诉讼的经验。他劝我把握每一次说英语的机会,叫我别太在意说错,因为那是讲外语一定会碰到的情况,不过我怎样都克服不了自己的胆怯。

有位比我年长的英国籍乘客对我很亲切,主动找我聊天。他问我吃些什么、做什么工作、打算去哪里、为何不跟大家说话等等。他也劝我跟大家一块在餐桌上用餐。我告诉他我不吃肉,他见我如此坚持不禁笑了,当船行经红海时,他和蔼地告诉我:“到目前为止不吃肉是没问题的,不过你到了比斯开湾时,恐怕就得修正这个决定了。英国很冷,不吃肉是受不了的。”

“但我听说有人可以不吃肉。”我说。

他说:“我跟你保证那不是真的。就我所知,住在那里的人,没人能够不吃肉。你没发现虽然我自己喝酒,却没有要求你也喝?但我真的认为你该吃肉,因为不吃是活不下去的。”

“我很感谢你亲切的建议,不过我已经跟母亲郑重起誓不吃肉,我绝不能食言。如果发现在那里不吃肉就活不下去,我宁可回印度,也不会为了待在那里而吃肉。”

船只航行到比斯开湾,但我并不觉得需要吃肉或喝酒。出发前有人建议我要请人帮我开没吃肉的证明,因此我请这位英国朋友帮我开一张证明,他于是高兴地给了我一张,这张证明我还珍藏了一段时间。但当我稍后发现,有人照样吃肉也能拿到这类证明,就不再为此感到欣喜了。假使有人认为我的话不可信,那么有一张证明又有什么用处?

印象中我们是在一个星期六到达南开普敦。我在船上一直穿着一件黑色西装,特别保留朋友给我的一件白色法兰绒西装,准备上岸时再穿。我之前就想过,抵达英国后穿白色的衣服会比较适合,所以上岸后就穿这件法兰绒西装。那时是九月下旬,而我发现自己是唯一穿这种衣服的人。那时我看大家都把行李托给格兰特立托管公司,所以我也从善如流,把随身携带的行李,包括钥匙,都交给他们管理。

我有四张介绍信,分别是给梅贺塔博士、苏克拉律师、伦吉勤吉王子与瑙罗吉。船上有乘客跟我们说维多利亚饭店不错,于是我跟马兹穆德先生就选了这家。这一路上发现自己是唯一穿白衣服的人,已让我觉得够丢脸了;结果到了饭店,我被告知因为隔天是星期日,所以我无法在明天把东西从格兰特立托管公司取回,我简直是气急败坏。

先前我在南开普敦打过电报给梅贺塔博士,他在当天傍晚八点左右来看我。他见到我十分高兴,看我穿一身法兰绒露出了微笑。我们一边说着话,我顺手拿起他的礼帽把玩,想试试触感有多舒服,却因摸错方向,把上头的毛弄乱了。梅贺塔博士有些生气,赶紧阻止我,不过毛已经被弄乱了。这件事是一个教训,让我往后不再犯同样的错,我也因此上了一堂欧洲礼节的课。梅贺塔博士以幽默的口吻告诉我:“不要碰别人的东西,也别像在印度时,第一次见面时就问人家问题。讲话不要太大声,也不要像在印度一样,当面称人‘先生’(sir)。在这里只有仆人或下属才会这样称呼主人或上司。”说了很多诸如此类的事。他又说住饭店很贵,要我去找一户寄宿家庭。我们决定等到下周一再讨论此事。

马兹穆德先生跟我都觉得住饭店很麻烦,又贵。刚好同船有个来自信德的旅伴,和马兹穆德先生成了朋友,他对伦敦比较熟,表示愿意替我们找住处,我们欣然同意。星期一那天我们一拿到行李,就去柜台结清费用,前往那位朋友为我们租的住处。我记得饭店费用是三英镑,吓了我一大跳。而且尽管账单金额这么高,我还是一整天饥肠辘辘,因为没一样东西好吃。我点了某样东西后觉得不好吃,后来改叫另一样东西,结果两样都得付钱。事实上,这段时间我都以自己从孟买带来的食物果腹。

即使待在新住处,我也觉得全身不自在。我老是想起我的家人、想起印度,母亲对我的爱常在我心头萦绕。每到夜里就止不住眼泪,躺在床上想家,一幕幕记忆涌至眼前,让我彻夜难眠。这样的痛苦很难向旁人倾诉,就算真的向人说了,又有什么用呢?我知道没有什么能安慰得了我。眼前每样事物都十分陌生,这里的人、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住的房子都让我不适应。我才刚开始接触英国礼仪,时刻都得注意,无法放松;另外,我立誓吃素又带来另一层不便。即使有可以吃的菜,也是无味又难吃。我发现自己左右为难、难以取舍。英国让我觉得无法忍受,但现在就回印度根本不可能。既然来了,我必得熬过这三年——心里有股声音是这么说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andizhuan/2022121920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