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棉纺大咖的攻守智慧——安徽华茂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 华冠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0月28日 阅读:996 评论:0

棉纺大咖的攻守智慧

——安徽华茂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 华冠雄

兵法讲,攻守之道,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求胜。回顾安徽华茂集团实现飞跃发展的那段历程,有很多大事件显露出第一代掌门人华冠雄的攻守智慧。

华冠雄1941年出生于上海,因工作原因在安徽省安庆市度过半生时光。他在安庆纺织厂经历了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生产技术科科长、副厂长、厂长等岗位,直至1998年10月,出任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改制后任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此外,他还担任过安庆市纺织局副局长、安庆市副市长、安庆市人民政府顾问,安徽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

华冠雄

熟悉华冠雄的人都知道,这位在棉纺行业耕耘数十载的风云人物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工作中一丝不苟,长年钻研棉纺技术和企业管理的经历使他在谈笑风生中便显露出创新的理念、活跃的思维、精明的头脑、博大的胸怀。

严守品质 君子以自强不息

安徽华茂集团的前身安庆纺织厂建立于1958年。如今,国内与其同龄的企业有很多已经消失,而华茂虽历经风雨,状况还不错。

1984年,华冠雄出任安庆纺织厂厂长。上任不久就面临企业第一批出口日本的棉纱因质量差而被退货,这深深刺痛了技术出身的华冠雄。当时,安庆纺织厂主要面向农村市场,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日方的退货让华冠雄惊觉:这么落后的一个厂,今后如何在国内国际站稳脚跟,国家已不可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扶持企业,唯有靠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而当务之急就是把产品品质提上去。

在华冠雄的带领下,全厂上下全力以赴提升棉纱质量,重新赢得日本客商的信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到20世纪初期,华茂出口日本的棉纱量已经占中国出口日本棉纱量的1/3强,能在东京期货市场交易的中国棉纱只有华茂一家。从因产品质量差而被退货到被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推荐为“中国出口日本棉纱的榜样”,华冠雄更加坚定了“企业要生存发展,一定要把品质搞上去”的理念。

对质量管理的坚持从那时起成为华茂的优良传统。不论春夏秋冬,每到清晨7时15分,华茂的员工已经列队在做广播体操。而比他们更早的是一把手华冠雄,他7点到厂巡视车间,在管理企业的几十年中未曾间断。在他心目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一切工作的核心”。

同时,华冠雄不断延伸对质量的认识。他说,华茂所指的质量包含五个概念:指标质量、实物质量、长期稳定质量、包装质量、服务质量。“华茂交到用户手中的产品是精品,用户用其生产出来的产品还是精品。”华冠雄说,“这才是华茂所追求的质量。”之所以能够一直以质取胜,让客户心甘情愿选择华茂的“高价棉纱”,华冠雄认为,是因为华茂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高质量,而且时刻更新着对质量的理解。

严格的质量要求、不断创新的质量理念,来自于信念,来自于行动。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华茂就制定了《质量管理奖惩条例》,被称为企业的“质量法”。在分配考核中,质量比重占50%。员工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取决于质量工作完成情况,并且党、政、工都实行奖罚同等。

这种行政一把手抓质量的做法不同于总工程师或者生产厂长抓质量的传统中国企业管理方式。华冠雄笑言,自己是技术出身,抓起质量工作来得心应手。“而且总工或者生产厂长抓质量管理容易局限于技术层面,一把手来负责质量,就能把党政工、人物力、技术设备管理等领域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把产品质量抓起来。”在华冠雄看来,只要有了好的管理,没有最高端的设备也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来。“做企业一定要走精品之路。在现有竞争环境之下,走低档、价格竞争、规模之路一定会面临生存困境。我们认为,华茂走的路走对了,而且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华冠雄也从来不吝于分享经营管理的心得体会。在2004年举行的一次行业会议上,华冠雄表示,“精益生产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又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零浪费’是精益生产的终极目标,而‘零浪费’与生产流程设计和生产设备的运行能效有着密切的联系。”华冠雄提醒棉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围绕“提升新型纺织纤维原料的研发和应用水平,提高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产业化水平,加快纺织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及应用进程”这三个技术进步的重点方向,来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华冠雄的带领下,昔日的落后企业成为全国知名标杆企业,成为竞相模仿的对象,形成“南学华茂,北学吉化”的热潮。而华冠雄从未因成功而停住脚步,坚持不懈地搞创新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一方面领导企业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加强消化吸收,促进内涵创新,走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精品发展道路。

有胆有识 扬帆起航正当时

20世纪90年代后期,面临出口受多方“围剿”的不利形势,国内企业对“走出去”寄予厚望,纷纷跃跃欲试,然而成功的并不多。而华茂就是成功者,在海外的发展风生水起。谈到第一次“走出去”的经历,华冠雄将之形容为“好运气的冒险”。

1996年,国内纺织行业经历了连续三年亏损,很多国有棉纺企业濒临破产。在这种不利形势下,华茂仍然保持着不错的效益。看到“窝里斗”的残酷情形,华冠雄心想,一定要另辟蹊径,不能只在局促的国内市场中发展。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就在华冠雄期望“走出去”的时候,机会来了。当时一家香港公司在塞班设立的工厂急需转让,得知消息后,华冠雄立即奔赴当地考察。这是一个有400~500名中国员工,加上当地的工人,总共700多人的服装厂,亏损是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工厂本身有很大的潜力。对方急于出售,愿以折扣价卖出,但是也提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三天之内付清款项。这个条件足以让华冠雄整夜失眠。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他深知如此重大的举动需要按照正常程序请示、批复,三天时间太紧张了。要是擅自做决定,也许会因此而身败名裂。华冠雄说:“成功了,人们会认为理所当然,但是失败了,就是个人承担责任,也许还有人认为我把钱往自己腰包里放了,那我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但是时间不等人、机会不等人,华冠雄思来想去,决心放手一搏。他说:“当时就想着能够去赚美国人的钱毕竟是一件非常有魄力的事情!”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企业家没有一点冒险精神,永远达不到一定高度。

华茂收购塞班工厂之后,仅用两年时间就盈利2000多万元,收回了投资。打完这场漂亮仗后,华茂在海外其他地方投资就没有包袱了,通过以海外盈利投资海外,华茂相继在约旦、柬埔寨等地设立了自己的工厂和公司。

事情成功后,回忆起来总会觉得轻松,但是这种轻松来自过程中的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创新。华冠雄说,掌握国外市场、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海外人才队伍,是华茂在多年“走出去”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中国企业“走出去”往往只顾发挥自己的制造优势,却没有开发培育海外市场的能力,结果仍是依赖外单,在国外挣加工费。还有一些企业任人唯亲、用人不当,没有设置严格的财务制度管理,最终造成财产流失,而华茂采取总经理和财务互相制约的体系,做到财务透明。此外,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十分严格,对当地人文、法制等缺乏充分了解的“海外兵团”一不留意就会惹来官司。如此种种,纺织企业“走出去”要量力而行。华冠雄认为,有能力、有基础的企业应该努力“走出去”,只不过之前要做好功课,之后不忘时时总结。

资本创新 勇做时代弄潮儿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华茂也逐步完成了股份制、公司制改造。在华冠雄的主持下,公司顺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了上市公司的规范操作。

涉足资本市场对于华冠雄这一代企业家来说,完全是个新生事物,既缺乏专业理论的支撑,又缺乏实际经验的指导,无异于一场冒险。凭借与生俱来的学习精神和分析能力,华冠雄不但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还带领华茂人打了一场漂亮仗。

当时国内证券行业刚刚起步,从安庆纺织厂改制为华茂股份上市后,华冠雄经过分析研究后决定把资金投到原始股。通过出色的运作,华茂先后投资两亿余元持有广发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宏源证券等金融机构股权。如今,这些投资的市值达数十亿元,为华茂集团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

对于华冠雄来说,这只是成功的开始。后来,华茂集团多方探索,着力放大资本效应,不断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华茂集团成功的资本运用成效,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两翼下收货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为全国同行提供了样本和示范。

回报社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00年9月,国家经贸委点名华茂集团帮助远在新疆天山以南的和田棉纺厂。起初,华冠雄抱着“接受任务”的思想去和田棉纺厂考察,没想到,这一去便结下了华茂与和田的鱼水情。

和田棉纺厂是南疆地区最大的国有企业,但是华冠雄到了才知道情况有多复杂:设备管理落后、员工精神面貌差,工厂环境差,游走于破产的边缘。想到和田棉纺厂的兴衰既关系到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又关系到3000多名少数民族同胞的生计问题,华冠雄做出了无条件帮助和田的决定,与和田棉纺厂签订了帮扶协议。

对于如何帮助和田棉纺厂,华冠雄有自己的想法。无条件是指在技术、资金、人才上的慷慨无私、无所保留,而不是全部包揽。当时,华冠雄给和田棉纺厂员工做报告时说:“和田要站起来得靠自己。我们一定要帮你们培养出无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这个苦一定要你们自己来吃,汗自己来流,过程自己来经历。”

在签订帮扶协议时,华冠雄就为和田的发展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五年之内,和田要从一个即将破产的企业成为新疆的一面旗帜”。

五年间,华茂先后派出五批领导、专家到和田讲课、亲手示范,从和田最需要的设备修整、用棉量控制、管理整顿入手,直到员工可以自己操作为止。

和田棉纺厂也先后组织8批40多人到华茂学习。都说同行是冤家,但是华茂对和田来的“取经人”却毫无保留。无论是华茂派技术专家到和田,还是和田派人来华茂学习,相关费用都由华茂承担。此外,华茂还无偿支援和田细纱机6台,各类专件35万套。

2005年,在华茂的无私帮助和和田棉纺厂员工的努力奋斗下,棉纺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厂貌焕然一新,职工工资从月工资300元都开不出来提高到700元。华冠雄非常高兴,一是华茂的努力没有白费,二是和田棉纺厂全体员工不怕吃苦,把发展之路闯出来了。随后,华茂和和田棉纺厂签订了要求更高的技术帮扶协议,产品要走向中高端,职工月工资超过1000元。

付出不一定都要有回报,特别是有些回报很难用金钱去衡量。在华冠雄看来,在华茂的岁月里,他投入最用心、回报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员工培训。

企业要运转起来,最需要的是人才。当时,由于没有多少大学生愿意到安庆来工作,企业面临人才紧缺局面,华冠雄决定自办培训班。公司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出苗子来组成集训班,前两年请大学老师教授基础课,后两年送到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学习专业课。事实证明,集训班出来的毕业生既接地气又懂理论,是最派得上用场的人才,为华茂集团做出贡献。

后来,华茂集团与东华大学合办网络教育课程,设置了本科班和大专班,毕业后授予国家认可的文凭,进一步扩大了人才培训的范围。华冠雄说,“我们培养的人才有工作经验,思想十分稳定,流动率低,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在纺织业界极为突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华冠雄2003~2008年任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会长,组织和带领广大纺织企业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共同致力于提升纺织企业管理水平。回首往昔,华冠雄带动华茂走上致富路,带动和田走上致富路,带动海外企业和客户走上致富路,带动更多纺织企业走上致富路,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无价之宝——“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全国企业家创业奖”“2003年第二届中国企业家创业事迹奖”……荣誉承载了沉甸甸的过往,华冠雄的开拓之路越走越宽广。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aigerenwu/20221019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