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国家,民族文化运动即“民族化运动”,(也有的国家称为“文化革命运动”)成为很多国家独立后的一项主要运动。当然,这种运动有极强的政治含义,但这种政治含义却是以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的。在这一运动中,殖民主义统治的各种象征物被摧毁,代之以民族主义的各种象征。非洲各民族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被发扬光大,一直在非洲知识界中流行的西服和领带让位于被重新推崇的民族服装,一直在非洲人中间颇为引以自豪的西方姓名被非洲民族姓名所取代。一些国家组织各级宣传机构,建立新的音乐美术学校,利用民族歌舞和非洲美术进行民族感的培养。大学开设了研究本地文化的科目,一些国家开始修建国家博物院,以宏扬民族文化遗产。
非洲的民族服装是很有特色的。然而,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人丧失了对自己民族服饰的自豪感。独立后的非洲领袖在这方面的表率作用相当重要。有的领导人认识到,非洲民族服装也可以成为民族文化一体化的工具。为了推动坦桑尼亚的民族建构进程,尼雷尔在衣着上煞费苦心。他喜欢经常戴一种桑给巴尔地区居民称为“科菲阿”的阿拉伯便帽。1966年他在塔波拉视察时戴着这种便帽,并自豪地称之为“坦桑尼亚便帽”。当时,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合并才两年,坦桑尼亚的民族整体意识并不强。很明显,尼雷尔戴“桑给巴尔便帽”既是为了对桑给巴尔的文化传统表示尊重,也是为了传达一个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坦桑尼亚民族将吸收各个地方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几乎所有在西方受过教育的非洲知识分子都喜欢西装革履,他们一方面以西服为荣,一方面也以此作为地位的象征。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则与众不同,他喜欢穿一件无领的外套式衬衫,配上一条用自挺衣料裁剪的裤子。这是种制服穿着既方便又凉爽,很适合坦桑尼亚的气候条件。由于尼雷尔的亲自推广,达累斯萨拉姆有地位的人都学着自己总统的样子穿起了这种被称为“坦桑尼亚服装”的制服。[1]
塞内加尔总统桑戈尔十分重视教育与文化事业对民族建构的作用。为了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政府每年度的预算支出中,文化教育方面的支出经常占据首位。同时,政府实施了“文化分散”政策,鼓励地方发展文教事业,政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为了推动民族建构,发展非洲文化和艺术事业,先后创建了高等艺术师范学校、国立美术学校、音乐舞蹈戏剧学院和建筑城市规划学校等艺术院校,为国家造就了大批文化艺术人才。与此同时,政府还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注意收藏和保存有价值的文物和艺术品,积极发掘民族艺术宝库。这些政策对铸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起到了重要作用。[2]
在推进民族化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在扎伊尔推行的“真实性运动”。这一运动于1970年代初由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发起。蒙博托在1972年3月欢迎罗马尼亚总统的宴会上曾对“真实性运动”作了说明:“我们采取真实性政策,绝不是闭关自守的民族主义,并不仇视外国有价值的东西,而是经常研究我们自己的特点,以扎伊尔的方式探讨目前的问题。”[3]“真实性运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将所有用外国名字命名的人名和地名改为扎伊尔名称。蒙博托率先将自己的天主教名字“约瑟夫·德西雷”改为“蒙博托· 塞塞· 塞科·恩关杜·瓦·扎·邦加”,意为“扎伊尔河边一位不可战胜的勇士”。第二,拆除殖民主义者的铜像和纪念碑,代之以民族主义者的铜像和纪念碑。第三,打击教会势力,将教会学校的领导权收归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宗教金班古教。第四,禁止西方黄色文艺,提倡民族文艺,收集整理民族文化遗产。第五,禁止西方服装,提倡民族服装。[4]
这种探讨非洲民族的自身文化价值的做法在非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称“真实性”是“非洲人民的一个重要原则”;乍得总统托姆巴巴耶在乍得开展“文化革命运动”,并在服饰上效法蒙博托总统;多哥总统埃亚德马也以扎伊尔为样板,在自己国家开展名为“回归真实性”的文化革命运动。此外,布隆迪的总统米歇尔·米孔贝罗和上沃尔特(今布基纳法索)的总统阿布巴卡尔·桑古尔·拉米扎纳等人也采取了类似蒙博托“真实性”的制度。
客观地说,这一运动具有强化个人权力的实用主义因素,为蒙博托加强自身的统治地位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对西方文化的否定,这一运动进一步刺激了扎伊尔的排外情绪。然而,这一运动的积极作用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第一,蒙博托总统在“真实性”学说的指导下,“树立了扎伊尔人的民族意识”,增强了扎伊尔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第二,这一思想在非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扎伊尔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因之大大提高。第三,这种对非洲文化价值观的重新探讨为非洲的文化非殖民化指出了一条道路。可以说,“真实性运动”在发掘民族文化遗产、整合民族精神意识、推进民族建构方面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1] 威廉·埃杰特·史密斯著:《尼雷尔》(上海国际问题资料编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6页。
[2] 唐大盾、徐济明、陈公元主编:《非洲社会主义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234—235页。
[3] 马武业:《蒙博托评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无出版年代),第22页。
[4] 关于蒙博托及其“真实性运动”,可参见马武业《蒙博托评述》;张宏明《多维视野中的非洲政治发展》,第116—54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feizhou/2022121815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