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非洲

非洲现代民族建构-个案分析[1]·南非的民族与民族问题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61 评论:0

根据2006年南非政府的统计,南非共有4740万人,包括四大民族,即非洲黑人(约3770万,占79.5%)、白人(440万,占9.2%)、有色人(420万,占8.9%)和亚裔/印度人(120万,占2.5%)。[1]其中黑人又包括多个民族。

南非的黑人主要包括科伊桑人和班图尼格罗人。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为科伊桑人(Koisan),分为科伊人(Koikoi,亦称霍屯督人,其东界为乌姆齐姆布河)和桑人(San)(亦称布须曼人,分布在奥兰治河以北)两个支系,已不构成单独族体。[2]班图尼格罗人从非洲中部移民到南部非洲,经过长期融合、演化,形成以下9个主要族群。[3]祖鲁族(Zulu) 系恩古尼人的北支,是南非第一大族,人口约920万(1996年普查数,下同),操恩古尼语系的祖鲁语。现主要分布于夸祖鲁/纳塔尔省、姆普马兰加省及豪登省。科萨族(Xhosa)系恩古尼人的南支,为南非第二大族,人口约720万,操恩古尼语系的科萨语。现主要分布于东、西开普两省。索陀族(Sotho)又分北部的佩迪人(Sepedi)和南部的索陀人,操佩迪语和索陀语,人口680万。佩迪人主要分布于北方省和姆普马兰加省,索陀人与莱索托王国的巴苏陀人同族,现主要分布于自由州省和豪登省。茨瓦纳族(Tswana)是索托人南迁的西支,人口330万,操茨瓦纳语,现主要分布于西北省和北开普省。聪加族(Tsonga)是恩古尼人的北支,操聪加语,与莫桑比克境内的聪加人同族,人口176万,现主要分布于北方省。斯威士人(Swazi)为恩古尼人的北支,与斯威士兰王国的斯瓦茨人同族,操恩古尼语系的瓦提语,人口101万,现主要分布于姆普马兰加省。恩德贝莱族(Ndebele)属祖鲁人支系,人口59万,现主要分布于姆普马兰加省。文达族(Venda),人口88万,操文达语,近似津巴布韦的绍纳语,文化传统与索托人相通,现主要分布于北方省。

白人主要包括阿非里卡人(Afrikaners,占白人人口约57%)和英裔非洲人(Anglo-Africans,约占白人的39%)。现今阿非里卡人中,荷裔占40%、德裔40%、法裔7.5%,英裔7.5%,其他欧裔5%,操阿非里卡语(以古荷兰语为基础),信奉基督教,传统上多事农牧业。现大都居住在北方、姆普马兰加、豪登、西北及自由州五省。英裔非洲人操英语,信奉英国国教(圣公会),经营矿业和工商业为主,现主要分布于西、北和东开普三省和夸祖鲁/纳塔尔省。此外,南非白人还包括希腊人、意大利人、葡萄牙人和犹太人等。

有色人主要分为格里夸人(Griquas)和开普马来人(Cape Malays)。前者为早期布尔人与霍屯督人的混血后裔;后者系霍屯督人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从马达加斯加、爪哇岛等地运来的奴隶(印度人、华人、僧加罗人、印尼人、马尔加什人)的混血后裔。现多分布于开普三省,是西开普省第一大族。此外,还有纳塔尔有色人(欧非混血人、圣赫勒拿人和毛里求斯人)。有色人87%集中于开普半岛,75%居住在城市,80%讲阿非里卡语,其余操英语,90%以上信奉基督教,7%为穆斯林(多为开普马来人)。

亚裔绝大多数为印度人,故南非人一般将两者互用。南非印度人85%聚居于德班和彼得马里茨堡地区,10%居住在比陀-约堡地区。印度教徒约占68%,20%为穆斯林,大都操英语,老一代用印地语、泰米尔语、泰鲁固语、古吉拉特语和乌尔都语等。还有少数华人。[4]

图5-1 南非人口的种族比例

资料来源:http://www.southafrica.info/ess_info/sa_glance/demographics/population.htm(2006年的统计数据)。

官方语言 为了满足各族人民的需要,宪法规定了11种官方语言:阿非里卡语、英语、恩德贝莱语、科萨语、祖鲁语、佩迪语、索陀语、茨瓦纳语、瓦提语、文达语、聪加语。

图5-2 南非人口的语言比例

资料来源http://www.southafrica.info/ess_info/sa_glance/demographics/population.htm(此表格为南非政府网站提供,系2001年的统计数据)。

在新南非的民族团结政府成立时,在黑人中间曾一度出现祖鲁族要求独立的情况;黑人与白人在历史上存在的统治与被统治、占有者与无产者以及富裕与贫困的关系在现实中也表现出来。尽管南非存在多种民族(种族和部落),但从政府的构成以及相应的政策文件看,南非官方对多民族这一事实采取的是低调处理的方式。首先,从政府部门的设置看。政府并未设置主管民族事务的部门,有关民族事务由文化艺术部(Ministry of Arts and Culture)处理。其次,官方一般避免使用“多民族”这一提法,在政策文件中也较少提及这种现象。再次,针对多民族存在的客观事实,政府文件或网站一般用“文化多元性”(cultural diversity)或“多语言”(multilinguistics)来描述或解释多民族或各民族的相关现象。用“彩虹之国”来形容南非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1] 南非政府网站http://www.southafrica.info/ess_info/sa_glance/demographics/population.htm。中国外交部网站的数字略有不同。
[2] 布须曼人(Bushmen,“丛林人”之意)是欧洲早期殖民者对桑人的蔑称。关于科伊桑人,参见G·莫赫塔尔主编《非洲通史·非洲古代文明》,第3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4年,第500—521页。
[3] 参见“非洲国家网”,http://www.all-africa.net/Get/nanfei/gaikuang/230317357.htm。
[4] 关于南非的民族与宗教,参见杨立华《南非》,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11—31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feizhou/2022121814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