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非洲

非洲法语国家的发展道路·非洲法语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79 评论:0

首先要强调的是,非洲法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因为法国或比利时到来才发展起来的。当非洲初遇近代欧洲时,非洲并非除了奴隶别无其他商品可以交换。非洲不仅有黄金、象牙和皮革,还有相当成熟的铁器制造业。在与欧洲人进行贸易的初始阶段,非洲人制造的铁器在技术上也并不处于劣势,但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西非的冶铁技术无法克服因过于依赖木材作燃料所引起的生态危机,加上西方后来的技术革新,才导致欧洲的进口替代。[1]
无可置疑,法国和比利时在殖民统治时期发展了部分工业、修建了铁路并深刻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及其独立后的发展道路,特别是比属刚果的矿业发展使其成为“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殖民地。[2]但经过400年的黑奴贸易及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欧洲出于避免竞争的目的摧毁了非洲本来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又因攫取非洲大量廉价的工业原料和劳动力、加上自己的技术而成为“发达”的工业国。
按地理位置及特点,我们可以把20个法语国家分成五大地区:一是几内亚沿海地区,包括几内亚、科特迪瓦、贝宁和多哥;二是自塞内加尔向东至乍得的撒哈拉-萨赫勒地区,包括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和乍得;三是赤道非洲地区,包括喀麦隆、加蓬、刚果(布)、中非、刚果(金)和布隆迪;四是印度洋上的马达加斯加、科摩罗和塞舌尔群岛;五是红海出口的吉布提。
几内亚沿岸地区的农业最发达,独立前主要是出口象牙、奴隶和黄金。1960年独立后,在原殖民主义种植园经济的基础上,各国主要出口经济作物,如可可、咖啡、棕榈油、木材和棉花等,力图发展农产品多样化并出口多元化,譬如科特迪瓦开始种植大豆。但除了几内亚,各国仍然偏重原宗主国法国和欧洲市场。在工业发展领域,除了矿产资源之外,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譬如菠萝汁罐头。科特迪瓦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石油,视其为工业化与发展的发动机。
几内亚独立前,香蕉是主要出口作物。后因与法国断绝关系,发展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有自己的货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铝制品工业,取得了贸易收支平衡。四大农业区有各自的农作物:自西向东分别是大西洋沿岸的玉米、木薯、油棕和可乐果,中部富塔贾隆的玉米带,尼日尔河畔的水稻,东南高原地区的咖啡和香蕉及畜牧业。几内亚富有铝矾土(占世界储量的30%以上)和高品质的铁矿石,目前黄金和钻石产量增加,矿产是外汇的重要来源。
多哥有65%的农业人口,北方以小米和高粱为主食,南方主食有山药、木薯、玉米和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咖啡和油棕。贝宁自独立后政权不稳,1975年宣布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在首都波多诺伏(Porto Nove)发展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国营企业,如炼油、农产品加工和水泥等。多哥的情况与贝宁相似,主要在首都暨重要港口洛美发展起类似的小型工业。[3]
在广袤的撒哈拉-萨赫勒地区,制约这些国家发展的最大因素是降水量。独立后,先后经历了两次严重的旱灾,特别是第一次自1968至1973年连续五年非同寻常的少雨,成为考验这一地区人民承受力的最大一次挑战。大批农作物枯死,数百万的牲口和不计其数的人倒在了干裂的大地上再也没站起来,数万饥民开始逃难……1972年,马里的粮食收成减半,塞内加尔圣路易地区的小米产量从1968年的6.3万吨减至四年后的1 000吨,乍得和马里北部损失90%的牲口。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Nouakchott)1971年的人口是4.5万,翌年新增12万(难民)。正是这场灾难,开始了持续不断、愈来愈多的国际粮食援助。20世纪80年代初的旱灾比70年代的更严重,但是非洲人口和牲口数量,甚至农产品数量都有所增加,粮食援助也达到了高峰。这说明非洲人从第一次旱灾种吸取了很多教训,国家和人民开始重视粮食生产并宣传防旱抗旱的重要性,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改进作物品种,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甚至改善部分日常行为以增强抗旱的能力。但长期援助毕竟不解决根本问题,一方面导致粮价下跌,农民没有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同时养成了依赖心理,农民及农业也就进一步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对援助粮食的长期分配,形成了一套腐败的机制,地方上掌握粮食资源的人会分配给与自己利益相关的特殊群体。
塞内加尔工农业发展较为全面。早在1974年就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花生、棉花、大米)加工业、纺织业、化工、金属制造及卡车装配等。到2000年,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30%,其中13%是高技术产品出口。2003年,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降到18%,但仍占全国70%的劳动力。农产品主要是花生,但其产量呈总体下降的趋势,1975年是140万吨,2001年是50万吨。
毛里塔尼亚可以分为渔业发达的大西洋沿岸地区,种植水稻的塞内加尔河流域以及主食为小米和高粱的撒哈拉-萨赫勒地区。全国有70%是阿拉伯人或阿拉伯—柏柏尔人,故1973年脱离西非货币联盟,加入马格里布经济联盟。有高品质的铁矿石,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8%、出口总额的92%。毛里塔尼亚重视发展渔业加工业,但农业始终处在边缘地位。
马里在独立初期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实行国有化和农业合作社,棉花和牲畜是国家的经济支柱。1932年法国殖民政府设立的尼日尔河办公室(Office du Niger),在沿尼日尔河畔开发了10万公顷土地,目的是为宗主国的纺织业发展提供原料。但因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合适,加上劳动力不够,耕地和棉花产量均未达到预想的目的。马里独立后,政府把它改造为水稻生产基地,计划年产约50万吨,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马里的矿产资源有限,2000年成为非洲第三大金矿出口国。
布基纳法索(1984年前国名是“上沃尔特”)以农业为主,独立后消灭了许多病虫害,如河盲和昏睡病,使一些原来无法居住的地方得以开垦和定居。很多农业人口成为流动劳工,他们在收获庄稼后,前往邻国科特迪瓦(原中文译名为“象牙海岸”)和加纳寻找工作,等到播种的季节再回国。锰矿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只在交通沿线得到了开采。布基纳法索有直通阿比让出海口的公路。
尼日尔有丰富的铀矿,产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2003年占尼日尔出口总额的32%,主要出口对象国是法国和日本。另外,尼日尔还有煤,是非洲法语国家中少见的,虽然质量不高,但可以充当能源来提炼附近的铀矿石。全国由于2/3是沙漠和无人居住带,农业处于极度边缘的境地。对外经济倚重法国和南部的“出海口”尼日利亚和贝宁,主要出口作物是花生,主食是小米和高粱。
因道路状况很差,乍得是该地区最大、最难进入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西方开始在乍得勘探石油,因1979年内战而撤离。90年代中期再次勘探并开采石油,建设从多巴油田(Doba)至喀麦隆的输油管,2003年开始出口石油。之前,棉花一直是主要出口作物,2000年还占出口总额的65%。但到2004年,石油出口已占90.5%的出口收入。目前玉米和块茎作物产量增加,只要气候正常,粮食能够自给。[4]
赤道非洲地区因石油和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得到相应的发展,除了喀麦隆,农业没有受到重视,粮食不能自给。我们先以刚果(金)和喀麦隆为例来说明这一地区的情况。
近代殖民主义之前,古代刚果(包括今天的刚果共和国、民主刚果的西部和安哥拉北部)可能是非洲为数不多的有流通货币的国家。自葡萄牙人1483年到来之后,人力、物产和经济均被卷入大西洋贸易体系——全球化经济的先导。今天的刚果(金)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Ⅱ,1865—1909在位)统治时期的“刚果自由邦”(l'Etat indépendnant du Congo,1885—1908),是由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1841—1904)以“上刚果研究委员会”(Comité d'études du Haut-Congo)与当地酋长签订的协议获得柏林会议承认而划定的[5],主要出口作物是象牙和野生橡胶。1908年,残酷的“利奥波德制度”被英国记者凯西门揭露[6],这一制度用杀戮、残害、绑架和鞭打等手段迫使殖民地人民去采集野生橡胶、为宗主国创造财富。利奥波德由此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在这种情况下,比利时政府接管了刚果自由邦,改称比属刚果(Belgian Congo,1908—1960)。
比属刚果时期,橡胶出口在1913年下跌了50%,而1906年成立的上加丹加联合矿业公司(UMHK)开始开采并提炼出口铜、锌、铀等矿产资源[7],主要出口由橡胶改为矿产品,殖民地经济对加丹加地区的依赖日益增加,吸引了大量投资,建起了四条通向该地区的铁路并形成卢本巴希(Lubumbashi)、利卡西(Likasi)和科罗维兹(Kolwezi)三大工业重镇。在1960年独立前夕,加丹加铜矿生产的48%经西部的马塔迪港(Matadi)、30%经东部印度洋沿岸的贝拉港(Beira,今莫桑比克第二大城市)、22%经大西洋沿岸的洛比托港(Lobito,安哥拉本格拉铁路的终点)出口。比属刚果的矿业发展使生产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但这毕竟还是掠夺性的经济,依靠欧洲的资本和技术,剥削非洲的劳动力并掠夺当地的矿产资源。
1960年独立后,卢蒙巴总理(Patrice Lumumba,1925—1961)试图将资源掌握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手中,让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来为其国家和人民服务。后来靠美国支持上台的蒙博托也试图控制资源,先后进行了扎伊尔化(Zairization)和激进化(Radicalization),如UMHK在1966年被国有化,改名采石与矿业总公司,简称矿总(Gécamines),1973年宣布所有经营种植园的公司和比利时矿业公司(MIBA)立即收归国有。为了减少对邻国的依赖,加丹加省的矿总开辟了5 000公顷的农田种植玉米,城镇未就业者被重新安置到农业生产项目中去,力求解决粮食自给。
目前,虽然农业只占GDP的55%,但刚果(金)有9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绝大多数都是小农。全国73%是森林,仅有10%的土地用于农业,其中3%用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和三大主食:木薯、玉米和水稻,7%是牧场,所以人均耕地有限。刚果(金)的矿产资源占出口总额的3/4,占GDP的25%,仅铜一项就占出口的60%。虽然有石油(1.87亿桶储量)、天然气(10亿立方米)和煤(8 800万吨),但该国最大的能源还是水力资源,具世界13%的潜力,可只有7%的人用到了电。因加第一期工程(Inga Ⅰ,351 MW)于1972年开始发电,第二期(Inga Ⅱ, 1424 MW)于1982年开工,目前总发电量1 775千瓦,其中1/3供本国用,其余向赞比亚、津巴布韦和南非输送。正在筹措中的第三期工程(Inga Ⅲ,3500 MW)电力输出将连接尼日利亚的拉各斯,被称作“西部能源高速公路”(the Western Energy Highway),但“大因加”(Grand Inga,39 000 MW)项目更吸引投资者,被称作“北部能源高速公路”(the Northern Energy Highway),即向北经刚果(布)、中非共和国和苏丹至埃及,已被非洲发展银行认定是可行的,约需40亿美元的投资。[8]这再次让世人看到刚果(金)——非洲大陆的心脏可能迸发的能量和信心。
喀麦隆和刚果(金)因其人口规模、地理面积、社会结构和历史文化特点,被视作非洲国家的“缩影”。1914年以前,德属殖民地喀麦隆的主要出口作物是可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除了可可,还出口棉花、花生、玉米和油棕。2002年,喀麦隆的3C (cotton, cocoa, coffee)出口占69%的农产品出口。因初级产品价格低,可可加工产品出口占1/4的可可总量出口。喀麦隆的制造业产值占非洲法语国家的第三位,仅次于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但从事制造业生产的劳动力很少,而且只有5%的工业产品出口,其中最大的出口产品是石油,占出口总额的35%。喀麦隆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六大产油国,早期工业有石油提炼、造纸和纸浆、水泥、化肥、制糖和铝制品工业等。2003年建成的乍得(Doba)至喀麦隆(Kribi)输油管道,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和政府的收入。
喀麦隆积极发展与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CEMAC)成员的联系,为其内陆邻国特别是乍得修筑便于通向海洋和工业资源产地的通道,如1974年由美国和欧盟国家资助修建的从雅温得(Yaoundé)到恩加温德雷(Ngaoudéré)的铁路,为乍得开启了往南的出口。另外,喀麦隆还实行出口多样化途径,西班牙和意大利占其出口的30%,而原宗主国法国只占13%。[9]总之,喀麦隆矿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值得非洲其他有类似条件的国家借鉴。 
马达加斯加兼有非洲和亚洲的属性,因其祖先约在1500年前来自印度尼西亚,接着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北部从事贸易活动,可能更多的是亚洲属性。然而,因为加入了南部非洲经济共同体,所以自我认同是非洲一员。更重要的是,其地理特点,如海岸线平直、少良好的天然港湾,均属非洲特性。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位于中部高地、今首都安塔那那里佛(Antananarivo)周围的梅里纳人(Merina)队伍壮大,安德里亚纳姆普安伊梅里纳(其名字的含义是梅里纳人希望的国王)于1794年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统一的梅里纳王国。1810—1828年,国王拉达玛一世(Radama Ⅰ)在位期间,与英国合作终结了奴隶贸易,作为回报,拉达玛一世拥有一支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征服了整个高地。但他的妻子拉纳瓦罗娜一世(Ranawalona Ⅰ,1828—1861)即位后,实行孤立政策,1835年停止与欧洲的贸易并禁止基督教传教士的活动。后继者拉纳瓦罗娜二世(Ranawalona Ⅱ,1868—1883)则欢迎欧洲人和传教士,还举行了公开的洗礼仪式。拉纳瓦罗娜三世(Ranawalona Ⅲ,1883—1896)组织抵抗法国军队的占领,1895年战败。翌年,梅里纳帝国被废除。马达加斯加在法国殖民地中的地位并不高,20世纪20年代掀起赞成同化并要求使马达加斯加获得法国行政区的地位,遭到法国的拒绝。独立前夕,法国残酷镇压马达加斯加民族主义运动。
独立后,茨拉纳纳(Philibert Tsirinana)总统与法国关系亲近,还与实行种族隔离制的南非发展经济关系。1967年他再次当选,后因政策偏向沿海地区的人及不重视梅里纳人而遭到反对。1975年,拉茨拉卡中校(Didier Ratsiraka)接管政权后,与法国和西欧国家关系恶化,实行社会主义和国有化经济,出现了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游行示威。数年之后,接受世界银行的结构调整计划(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
马达加斯加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出口作物主要是咖啡、丁香等。工商业主要由出生于当地的印度人、华人和科摩罗人经营。除了1970年代中期实行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时期,马达加斯加和许多其他法语非洲国家相似,独立后依然严重依赖法国的援助、技术支持和市场。马达加斯加农业的特点是规模小、土地分散,精耕细作。农业占用了全国3/4的劳动力,1990年农产品占出口的85%,到2000年已降到48%,而制成品出口从14%上升至50%。丁香是主要出口作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草的需求量增大,所以出口随之增加,而且价格越来越贵,于是人造香草应运而生,这使自然香草价格下跌。这两种香料主要种植在东部沿海狭窄的低地,有时会受到龙卷风的袭击,加上其他生产地区的竞争,如桑给巴尔和印度尼西亚,世界市场的价格很不稳定。但马达加斯加畜牧业发达,全岛有3/4的土地是用来放牧的,有1 100万头牛和350万头猪。牛、山羊和绵羊的数量基本稳定,但近期猪的数量大涨。虽然人均拥有一头牛,但当地人主要喝奶不吃肉,只有在做仪式时才会吃牛的肉,所以人均摄入肉食量很小。马达加斯加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空间上的阻隔,最大优势是生物多样、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气候。[10]
位于红海出口、亚丁湾的吉布提,国内有2/3是索马里人,1/3是埃塞俄比亚人,因夹在两国中间,所以深受这两国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经济以转口运输为主,没有发展起自己的农牧业体系,粮食严重依赖进口。[11]
除了上述各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概述之外,我们再看与法语国家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国际贸易状况及其衍生的援助问题。

[1] Candice L. Goucher, “Iron is Iron ‘Til it is Rust: Trade and Ecology in the Decline of West African Iron-Smelting”, 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Vol.22. No,2 (1981), pp.179-189.
[2] Ali A. Mazrui,The UNESCO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VIII, Unabridged Paperback Edition. Oxford: James Cur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aris: UNESCO, 1999, p.361.
[3] Roy Cole, H.J.De Blij, Survey of Subsaharan Africa—A Regional Geography. New York a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354-370.
[4] Roy Cole, H. J. De Blij, op.cit., pp.372-402.
[5] 上刚果研究委员会是由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出资于1878年成立的,属于1876年设立的国际非洲协会(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africaine)的比利时分会,1882年改名国际刚果协会(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du Congo),但斯坦利的第三次探险活动(1879—1884)在当地打的还是“上刚果研究委员会”的旗帜。他的这次探险活动是由利奥波德国王资助的。
[6] 1904年,Roger Casement(1864—1916)Report是控诉利奥波德血腥统治和剥削刚果自由邦的罪行。英国将该报告发给了柏林会议的14个签署国,要求重新审议1885年的柏林协定。
[7] 关于UMHK的历史,请参照潘华琼:“刚果(金)上加丹加联合矿业公司变迁的历史启示”,《北大史学》第13期,第416—442页。这篇论文标题中的“刚果(金)”应改为“比属刚果”,特此纠正。
[8] Roy Cole, H. J.De Blij, op.cit., pp.407-424.
[9] Roy Cole, H.J.De Blij, op.cit., pp.445-448.
[10] Roy Cole, H.J.De Blij, op.cit., pp.709-721.
[11] Roy Cole, H.J.De Blij, op.cit., pp.547-548.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feizhou/2022121809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