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菲律宾

千岛之国的政治决斗——菲律宾“二月风暴”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4日 阅读:247 评论:0

1986年2月,千岛之国菲律宾举行总统选举。而这次民主选举,实质上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决斗。

1981年6月,菲律宾举行取消军管后的第一次大选。时年64岁的在职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以压倒多数获得连任。根据修改后的宪法,总统任期为6年。但自1983年8月阿基诺遇刺后,菲律宾陷入日益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菲共领导的新人民军力量不断增长。这引起了美国的严重忧虑。因为美国在菲律宾有两个极其重要的军事基地——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国会议员中不少人强调马尼拉“正在孕育着一场风暴”,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伊朗”,要求政府从美国切身利益出发,敦促马科斯进行“全面改革”。在美国的力促下,原应到1987年6月任满的马科斯于是宣布:菲律宾将于1986年2月7日提前选举总统。

角逐的一方是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马科斯和副总统候选人托伦蒂诺;另一方是反对党的正、副总统候选人科拉松·阿基诺和劳雷尔。这是一场决战,双方摆开阵势,为夺取正、副总统的宝座而不遗余力。马科斯在竞选集会上称,他的对手是一个女人,这使他很不好办,因为他“一向不同女人争”,同时又攻击她毫无从政经验,对经济和管理国家一窍不通。阿基诺夫人坦率地承认:“对政治我是外行,但作为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我精通日常经济。”她对选民说:“他们说我没有能力和经验来管理这个处于危难中的国家,那么请大家看看,在自称有丰富经验的那个人的统治下,这个国家现在被搞成了什么样子!”科拉松的竞选演说很有感召力,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得到广泛的好评。

科拉松·阿基诺(左)当选菲总统论

紧张、激烈、喧闹、花钱似流水的竞选活动结束了。随着大选日期的临近,800多名新闻记者从世界各地赶到菲律宾采访,其中美国就去了350人。各国驻马尼拉的大使馆奉本国政府指示,要认真观察菲律宾的总统选举。投票从2月7日上午7时开始。大约2600万选民分别在全国86000个投票站投票,一直到下午3时结束。在选举中,马科斯为确保胜利,除采用行贿和威胁手段外,还一次次地篡改选票。2月10日,哥伦比亚前总统帕斯特拉代表19国观察团发表声明说:“我们看到许多出钱买选票、企图恐吓选民、抢走票箱和篡改选举结果等事例。”这位观察员还愤愤不平地说,“许多选民,特别是在马尼拉,都发现选民登记表上没有他们的名字,因此,根本无法投票”。美国观察团团长卢加尔说,他也发现了“大量有关欺骗行为的证据”。19国观察团成员、加拿大参议员格雷厄姆说:“投票过程充满了欺骗行为,根本不反映民意。”

2月 15日,计票工作宣告结束。国民议会宣布:执政党新社会运动的候选人马科斯以150多万张选票的优势击败了他的竞选对手科拉松·阿基诺,赢得了本届大选。但科拉松当即表示不承认国民议会公布的选举结果。她认为,马科斯“完了”。她说:“对虚假的胜利无论怎样庆祝,都掩盖不了他在道义上和政治权威方面的失败。”

2月16日,反对党在马尼拉举行了有上百万人参加的大规模集会,科拉松在会上宣读了反对党的“7点非暴力抗议计划”,表示要发动声势浩大的民众不服从行动,以迫使马科斯下台。

朝野尖锐对立,马尼拉气氛极度紧张。阿基诺夫人为防当局下毒手,暂时藏匿到外地。2月22日,即议会宣布马科斯获胜之后一星期,菲律宾政局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当晚6时45分,国防部长恩里莱和代理参谋总长拉莫斯在国防部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脱离马科斯,支持科拉松。拉莫斯对记者说,马科斯已“不是我们誓言效忠的总统。很明显,他已不是有为的总司令,因为他把个人和家庭的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

在恩里莱和拉莫斯倒戈后,马科斯调兵遣将,准备镇压。但效忠马科斯的部队被街上的群众所阻挠,无法执行命令。到24日晚上,形势急转直下。军政官员以及菲驻外使领馆的外交官们纷纷倒戈。数十万群众拥上街头,要求阿基诺夫人当总统,要马科斯下台。与此同时,华盛顿的态度也进一步明朗了。里根总统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即要求马科斯这位“一直忠于美国的盟友”下台。四面楚歌、心力交瘁的马科斯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2月25日,科拉松·阿基诺遵从人民的意愿,宣誓就任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随即宣布劳雷尔为副总统兼总理,恩里莱任国防部长,拉莫斯任武装部队参谋长,并晋升为上将。

同一天,马科斯结束了他在菲律宾长达20年的统治,偕同夫人伊梅尔达及亲友离开了菲律宾,来到美国夏威夷,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1989年9月28日,马科斯因心力衰竭在夏威夷檀香山猝然去世,终年72岁。马科斯的棺木被安置在檀香山的庙宇纪念公园谷地的临时陵墓里。这位菲律宾前总统可能要在这里呆上很长时间才能魂归故里。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feilvbin/202212601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