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安全
《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法国元帅福煦曾经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由于远未能达到削弱德国、保障法国安全的目的,法国需要到和约之外去寻求和平,“安全”也由此成为战后相当长时间内法国外交政策的主题。
早在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的同时,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大力倡导下,美英法等战胜国就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的政治组织——国际联盟。国联以“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将战后的工作重心放在裁减军备、调解国家间矛盾上,这令法国深感欣慰。但由于“孤立主义”思潮的作祟,当时的美国并不想过多介入欧洲事务,因此作为倡议发起国的美国最后竟没能加入国联,这使得国联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在此之前,为换取法国在“建立莱茵共和国”这一问题上的让步,美英两国承诺将在国联盟约签署后共同为法国的东部边境安全担保。但由于未能加入国联,美国的承诺自然成了泡影,而此时法英两国间的矛盾因德国赔款问题而不断加深,英国便也援引美国的例子,拒绝履行承诺。至此法国寄希望于国联和美英保障自己东部边境安全的计划彻底落空,只得另寻出路。
既然无法在德国的西边建立起强大的安全保障体系,法国转而试图在德国的东边组建一个依附于自己的同盟集团,以达到牵制德国、减轻法国压力的目的。在法国的斡旋下,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从1920年开始先后签订了《捷南同盟条约》《捷罗条约》《南罗条约》,组成了“小协约国”集团,而随后法国则通过与三国分别签订政治、军事合作协定的方式确立起自己对“小协约国”的领导地位。此外,法国还在1921年与东欧强国波兰结成同盟,并推动其与“小协约国”成员结盟,由此在东南欧地区建立起一个错综复杂的同盟体系。法国的如意算盘是一旦开战,这些盟国将从东部牵制德军,为法国从西部发动攻势提供便利。但法国也深知除波兰外“小协约国”成员都是小国,军事实力有限,如果战争爆发,能发挥多大作用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因此法国一面大力巩固与“小协约国”的同盟关系,一面焦急地为自己的安全寻找更为牢靠的“保险”。
1924年,宣扬“和平主义”“集体安全”的白里安成为外交部部长,在此之前,这位以超群的演讲和雄辩能力而著称的“政坛常青树”已多次担任总理、部长等要职。面对战后法国民生凋零、百废待兴的形势,白里安提出“贫困的法国,经受不起新的战争冒险!”他将实现对德和解当成维护法国安全、建立起欧洲持久和平的基础。白里安迷信各种国际条约的力量,被人称为“条约迷”,他的第一个重要成就是1925年签署的《洛迦诺公约》。
在白里安的奔走呼吁下,英、法、德、比、意、波、捷七国于1925年10月在瑞士小城洛迦诺召开会议,商讨新形势下德国国际地位及欧洲各国的边界和领土安全问题。会议上签署了一系列条约文件:第一,英、法、德、比、意五国签署了《莱茵保安公约》,规定法、德、比三国互相保证法德、比德边界不受侵犯,德国继续遵守《凡尔赛和约》中对莱茵地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国和意大利作为担保国,承担援助被侵略者的义务;第二,法、德、比、波、捷五国签署了《仲裁条约》,规定五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矛盾,一旦发生边界争端立即提交国际法庭进行仲裁;第三,法、波、捷三国签署了《保障条约》,规定一国在受到侵略时另外两国将以军事力量进行支援。此外,与会的战胜国还一致有条件地接纳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洛迦诺公约》从表现上看来既实现了法德和解,又为法国的安全提供了足够的保障,堪称法国外交的一大胜利,“洛迦诺精神”一时间成为和平与和解的代名词。白里安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极高的声望,于1926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若冷静下来详加考察,便不难发现《洛迦诺公约》实为法国乃至欧洲的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正如领导法国打赢了“一战”的“法兰西之虎”克列孟梭所说:“和《凡尔赛和约》相比,《洛迦诺公约》究竟带给法国什么呢?什么都没有!甚至比什么都没有还要糟,因为德国和我们权利平等了……”实现法德和解这一理念本身并没有错,但由于操之过急使德国得以在未完成战败国赔偿义务的情况下加入国联,在政治上恢复了能与法国平起平坐的大国地位,这无疑是十分危险的。白里安对条约文本的文字约束力盲目迷恋,将法国和盟友的安全拱手交与他国去“担保”,这不仅于本国的国家利益无补,更令盟友十分失望,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一落千丈。
也许是被诺贝尔和平奖的荣誉冲昏了头脑,在签署了《洛迦诺公约》以后,“条约迷”白里安又开始拼凑新的条约体系。为纪念即将到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周年纪念日,白里安在1927年向美国国务卿凯洛格提议,由两国签署一项宣布废除战争的国际公约,以此来促进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凯洛格对此表示欢迎,但认为公约不应局限于美法之间,而应包括一切渴望和平的国家。在二人的联合倡议下,包括美、英、法、德、意、日、波、捷等国在内的15个国家于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签订了《巴黎非战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作者)。截至1933年,已有63个国家签字加入。
白里安在《非战公约》签字仪式上发表演说
公约规定,缔约国放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以和平手段解决一切形式的国际争端;对于违反以上两点原则的国家,其他缔约国有权进行制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这些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措辞只是一种美丽的幻象。缔约国大多各怀异心,没有哪个国家准备真的放弃战争:德国时刻准备一雪前耻;意大利和日本渴望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美英两国甚至公开宣称在涉及其殖民利益的地区拥有“保留权利”;甚至作为最初发起国的法国也声明将在盟国受到“攻击”时给予其军事上的支持。在巴黎的谈判桌前,各国表面上笑脸相迎,背后却都磨刀霍霍。作为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文件,公约对“战争”的含义没有进行严格的界定,这给日后德意等国以武装行动为名行侵略战争之实留下了漏洞。从日后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巴黎非战公约》的签署并没有实现阻止战争的目的。
但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公约仍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巴黎非战公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宣布废除战争的国际文件。它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因此相当于在人类社会中确立了一种普遍性的原则,这种原则经过不断完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写入了《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开启了人们对“侵略战争违法”这一观念的广泛认同。更为重要的是,德、意、日三国作为第一批缔约国,竟公然违反规定发动了侵略性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巴黎非战公约》成为在战后对这几个国家的战犯进行审判的重要法律依据。战争虽然没能避免,但毕竟和平渐渐深入人心。
从国际联盟到“小协约国”,从《洛迦诺公约》到《巴黎非战公约》,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高举“和平主义”与“集体安全”两面大旗,殚精竭虑地构建着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安全体系,但法国所标榜的“和平主义”,是空洞而虚幻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没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和平只能是“空中楼阁”,法国带着侥幸的心理去寻求和平,很快就将咽下苦果。法国所提倡的“集体安全”是自私而软弱的。在20世纪30年代,当自己的盟友遭到德意法西斯势力的侵犯时,法国以一副“扫净自家门前雪”的态度超然世外,拒不按条约规定给予援助,丝毫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随着盟国一个接着一个沦陷,当战火最终燃烧到法国本土时,欧洲已没有人能给法兰西以支援。
为了安全,法国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外交上的尝试,力求给本国医治战争创伤,以此营造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但随着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爆发,法国政府不得不将主要的注意力转回国内,全力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严峻考验。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faguo/20221026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