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法国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故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0月29日 阅读:231 评论:0

改变历史的童年阴影

黎塞留去世后不久,路易十三也在公元1643年撒手人寰,留下幼子路易继承王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即位时年仅5岁,比其父王即位时的年龄还要小,如此年幼的孩子显然无法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于是由王太后“奥地利的安娜”摄政,黎塞留的门生和助手马扎然担任首相,实际掌握国家权力。

马扎然是意大利人,在青年时期就加入了效忠于教皇的耶稣会组织,曾在罗马教廷的军事、外交等重要部门任职,对当时欧洲的局势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公元1630年,马扎然受教皇委派前往法国,负责调和当时法国与西班牙之间的矛盾。在法国任职期间,马扎然的才干得到了时任首相黎塞留的赏识,被委以重任,成为黎塞留的主要助手。后来马扎然正式加入了法国国籍,在黎塞留的推荐下担任了枢机主教并进入枢密院,开始为法王效力。黎塞留重病期间曾嘱咐路易十三在自己死后由马扎然接替自己的职位。

马扎然

路易十四在即位之初面临着与其父当年相同的困境——主少母弱,而当时的法国贵族们对于由一个意大利人来治理法国更是颇为不满,他们开始策划一场反对马扎然的宫廷阴谋。马扎然得到了王太后的信任——他是太后的情人——很快挫败了反对者,掌控了局势。当时的马扎然同时拥有王国首相、国王的教父、王太后的情人三种显赫的身份,这使他大权在握,得以继承黎塞留的遗志,完成恩师未竟的事业。

马扎然执政之初正值三十年战争进入决胜阶段,急需大量军费,而经过长年战争的法国早已不堪重负。为取得争霸战争的最后胜利,马扎然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开征新税,通过搜刮百姓来聚敛财富,这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在黎塞留执政期间积累的诸多社会矛盾就此爆发,爆发了一场对专制王权威胁空前的政治危机——“福隆德运动”。

“福隆德”一词来源于法文fronde,意为投石器,因此“福隆德运动”也被称为“投石党运动”。“福隆德”最初只是小孩子的一种玩具,后来因为具有攻击性而遭到政府禁绝,因此其本身也承载了一种反抗现存秩序的意味。在这场以反对马扎然为核心诉求的运动之初,巴黎市民曾以“福隆德”为武器击碎马扎然及其支持者家里的玻璃,这种不起眼的小玩意也由此成为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的代名词。

“福隆德运动”分为两个阶段,根据其领导力量的不同,先后是“高等法院福隆德”和“亲王福隆德”。

“高等法院福隆德”顾名思义是由高等法院领导的反抗运动。根据法国的政治传统,任何王室法令及国家法律在颁布以前需要在巴黎高等法院登记,法官们有权对其认为不合理的法令和法律进行诤谏。黎塞留执政期间大力强化王权,削弱了巴黎高等法院的权力,马扎然上台后为节省政府开支又削减了法官们的薪金,这些都令法官们十分不满,双方的矛盾在长期酝酿后终于彻底激化。公元1648年,巴黎高等法院以抵制马扎然政府的横征暴敛为由,联合各地法院提出了包括撤回国王派驻各地的总督、开征新税需经过高等法院同意、禁止政府随意逮捕等一系列诉求。这些诉求照顾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贵族、资产阶级以及巴黎市民都聚集在高等法院周围,共同向王室发难。

运动刚开始时马扎然与王太后采取了强硬措施,他们下令逮捕了以布鲁塞尔为首的几位巴黎高等法院的法官,试图以此来恫吓反抗者。得知领袖被捕,巴黎的市民们愤怒了,他们纷纷走上街头,在一夜之间修筑了1200多座街垒,将王宫团团围住,以此来逼迫马扎然放人。面对群情激奋的民众,马扎然退让了,他下令释放了布鲁塞尔等人。由于担心巴黎的形势进一步恶化,马扎然、王太后以及年幼的路易十四逃离了暴乱中的首都。不久后,站稳阵脚的马扎然开始策划反攻,派孔代亲王率军包围巴黎,准备一举消灭以巴黎高等法院为首的反对势力。此时巴黎的起义者内部也发生了分化:英国革命爆发、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的消息从海峡对岸传来,进一步鼓舞了巴黎民众,他们要求推翻专制政体,建立英国式的立宪制国家;而最初领导起义的法官们则担心激进的人民起义会失去控制,最终危害自己的利益,因此他们选择了与王室妥协。公元1649年,“高等法院福隆德”以王室重返巴黎而宣告结束。

在“高等法院福隆德”结束后不久,又爆发了“亲王福隆德”。如果说前者还带有些许反抗专制统治的色彩,那后者则是彻头彻尾的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封建混战。在“高等法院福隆德”阶段,双方的冲突主要集中在巴黎,耗时也相对较短,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而“亲王福隆德”则不同:在长达三年的内战中,战场遍及法国各地,而且有大量外国干涉军侵入,这使法国的国内局势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

“亲王福隆德”的主要领导者是被称为“大孔代”的第四代孔代亲王。“大孔代”之父是法国的著名军事家,在三十年战争期间立有赫赫战功,由于家族的原因,“大孔代”也很早就成为法军的统帅之一,并曾在“高等法院福隆德”期间领导过围攻巴黎的战役。

在“高等法院福隆德”结束以后,“大孔代”自恃围攻巴黎有功,企图取马扎然而代之,岂料马扎然先下手为强,将孔代亲王及其支持者逮捕下狱,而这也点燃了内战的导火线。孔代亲王在巴黎被捕以后,其在外省的部下纷纷起兵造反,并与当时与法国为敌的西班牙、德意志等力量结盟共同进攻马扎然。面对强大的敌人,马扎然屈服了,他释放了孔代亲王试图以此来缓和局势,而反对者们则非要取其性命不可。野心勃勃的孔代亲王甚至与当时英国的护国公克伦威尔达成了一项秘密协定,要借助英国的力量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在法国建立一个共和国。局势日益恶化,路易十四迫于压力一度将马扎然罢免并放逐,可仍于事无补,潜藏在首都的叛乱者与孔代亲王里应外合,试图活捉路易十四与王太后,走投无路的王室被迫第二次逃离巴黎。

在接下来的几年间,王室军队与叛乱者的军队冲突不断,外国干涉军穿插其间,加上各地盗匪横行,法国陷入了雨格诺战争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与动乱之中。相比于“高等法院福隆德”以反对政府横征暴敛为旗帜,“亲王福隆德”的起源是对权力的争夺,以孔代亲王为首的叛乱者既无明确的政治目标,也无合法的反抗理由,因此难以凝聚起广泛的社会共识来为自己服务,长期的战乱使普通民众深受其苦,也逐渐对叛乱者感到厌恶,转而渴望强大王权下的秩序与和平。对叛乱者更为不利的是,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叛乱者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分化,路易十四与已经官复原职的马扎然逐渐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最终于公元1653年将“亲王福隆德”彻底镇压。

反映镇压福隆德运动的雕像:路易十四将叛乱者踩在脚下

两次“福隆德运动”给法国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在三十年战争中被法国打败的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东山再起,趁法国内战之际占据了法国的大片领土,黎塞留与路易十三苦心经营的事业受到极大的损害。

这场严重的政治危机还给路易十四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霾,堪称一次改变历史的“童年阴影”。

这种阴影一方面来自于王权的软弱无力。“福隆德运动”期间,许多人都以支持国王的名义来反对马扎然,可实际上心怀鬼胎,希望通过打倒这位强势的首相来架空甚至废黜路易十四,为自己谋取更多的私利。几年之间,路易十四和王太后在法官们的处心积虑和亲王的狼子野心之间颠沛流离,始终处在危险之中,丝毫没有国家统治者的尊严和荣耀,这使得路易十四从小便缺少安全感,因而极度渴望权力,正是在这种渴望的刺激下,他在亲政以后将法国的绝对君主制推向了顶峰;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对巴黎的恐惧。在两次运动中,王国的首都都倒向了国王的反对者,包围王宫的街垒、群情激愤的“暴民”都使路易十四深为忌惮,唯恐日后再度受到首都的威胁,因而在运动结束后不久就着手兴建凡尔赛作为新的统治中心,黯然离开了巴黎——这个已作为法国首都近千年之久的城市。

公元1661年,马扎然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叮嘱路易十四不要再设首相一职,而要亲自掌握权力。在“童年阴影”的刺激下,在教父遗言的感召下,“太阳王”冉冉升起,准备向法兰西发出“朕即国家”的神圣宣言。

标签: 路易十四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faguo/20221025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