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法国

加洛林王朝的分裂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0月28日 阅读:270 评论:0

加洛林末年分三国

查理大帝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建立起了幅员辽阔的查理曼帝国(亦称加洛林帝国)。但是这种通过个人才干,以征服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家注定缺少一个扎实的根基。相比于同时代已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践的东方诸帝国,查理曼帝国只是一个松散的行政、军事联合体。帝国疆域内既有相对落后的法兰克人聚居区,也有比较发达的前西罗马帝国领土,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文化习俗各异,无法形成统一而强烈的认同感,地方上的分离倾向长期存在,而帝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又助长了这一倾向,为帝国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在政治上,查理曼进行了一些加强皇权的尝试。他将帝国的领土划分为数百个“伯爵区”,委派伯爵作为地方行政长官,代表皇帝进行统治。为监督伯爵们的工作,查理曼还会不定期派遣“钦差大臣”到各地巡视。这些使者被称为“皇帝的眼睛”,掌握着很大的权力。此外,查理曼还直接分封了一批自己的亲信,把守国内各战略要点,这些人被称为“皇帝的附庸”。查理曼本想通过“眼睛”和“附庸”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可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发展,结果却适得其反:一方面,“附庸”们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权力,逐渐摆脱了皇权的束缚;另一方面,在交通不甚发达、联络不畅的情况下,许多伯爵逐渐变成了割据一方的领主,“眼睛”们也无力对其进行管控。帝国的分裂趋势进一步加强了。

在经济上,封建庄园逐渐成为帝国主要的经济模式。随着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当时社会上的自由农民大量破产,被迫将自己土地的所有权转让给地方上势力强大的领主,再从领主处获得土地的使用权,这种制度被称为“恩地制”。由于农民成为领主的租户,人身权利也逐渐受到领主越来越多的控制,最终成为附属于领主的农奴,这种制度被称为“委身制”。除了世俗贵族外,许多教会领主也在这一浪潮中极尽搜刮之能事,查理曼曾愤怒地谴责教会的卑劣行为:“穷人们大声叫骂那些剥夺他们财产的人。他们埋怨主教、修道院长及他们的代理人,与埋怨伯爵及他们的部属一样!”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一步加剧了地方上的分离倾向,并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这样的情况下,查理曼大帝在世时尚能依靠自己的威信勉强维持帝国的统一,然而一旦他去世,帝国的解体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公元814年,查理曼大帝撒手人寰,享年72岁。在医疗条件落后的中世纪早期,查理曼无疑是一位高寿的统治者,在其去世时其诸子中只有路易尚在人世,因此帝国有幸得以避免了第一次分裂。这位路易皇帝笃信上帝,有着“虔诚者”的绰号,但他性格过于软弱,注定无法应对随着查理曼去世而出现的一系列统治危机。

虔诚者路易画像

在当时帝国的首都阿亨,有一条木质走廊连接皇宫与大教堂,“虔诚者”路易每天都要通过这条走廊,从皇宫前往教堂进行祈祷。公元817年的一天,当路易像往常一样前往教堂时,走廊突然倒塌,将路易砸伤。迷信的路易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匆忙将帝国分给了自己的几个儿子,这一不明智的举动拉开了此后近30年间,五次内战的序幕,并最终葬送了帝国。

“走廊事件”以后,路易三分国土:长子罗退尔得到意大利,次子丕平得到阿奎丹,幼子“日耳曼人”路易得到巴伐利亚等帝国东部地区,为防止自己去世后出现争夺皇帝头衔的情况,路易下令罗退尔立即与自己并称皇帝。这次封土后,第一次内战很快就爆发了。当时的意大利是路易的侄子伯纳德的领地,他不肯将自己的土地让给罗退尔,于是兴兵反叛,法兰克人的宿敌伦巴第人也趁机作乱。路易费了好大力气才将叛乱平定。伯纳德遭受酷刑,重伤死去,这令路易深感内疚,也导致了他在日后面对叛乱的儿子们时优柔寡断。

公元818年,皇后去世,路易另娶巴伐利亚公主尤迪斯为妻,并在公元823年生下一个儿子——日后西法兰克王国(法国的前身)的开国君主“秃头”查理。路易对这个小儿子十分宠爱,从罗退尔、丕平、“日耳曼人”路易的领土中各拿出一部分,封给了查理,这引发了三人特别是损失较大的罗退尔和丕平的极大不满。公元829年,两人在一些反对“虔诚者”路易的大贵族的支持下发动了叛乱,第二次内战爆发。由于路易当时实力仍十分强大,很快就将叛乱镇压下去,但鉴于先前伯纳德之死的惨痛教训,路易并没有对两个逆子采取严厉措施,甚至没有剥夺他们的封地。这种软弱的行为令忠于皇帝的贵族非常失望,也为之后的王国分裂埋下了祸根。

果然,不久以后罗退尔和丕平就唆使“日耳曼人”路易一起反叛,掀起了第三次内战。三人联手,于公元833年将自己的父皇打败。为首的罗退尔丝毫不念父子之情,竟让路易赤裸上身,在数十名主教的注视之下,卧倒在一块毛毯之上,大声念诵所谓的“悔罪书”。此后路易被囚禁于修道院中长达一年之久,直到少数忠诚的贵族将其救出,才得以恢复帝位。

“秃头”查理加冕

公元839年,“日耳曼人”路易和丕平之子(此时丕平已经去世)发动了第四次内战。孤立无援的路易向罗退尔求援,允诺在自己去世以后由罗退尔和“秃头”查理二人共分帝国,罗退尔遂站在了父皇一边。次年,“虔诚者”路易死去——距离令其决定三分帝国的“走廊事件”已经过去了23年。如先前所约定的那样,罗退尔继承了帝位。

继承帝位的罗退尔大权独揽,将与“秃头”查理共分帝国一事抛到了九霄云外。“秃头”查理恼羞成怒,于是联合了同样对罗退尔专权行为不满的“日耳曼人”路易,发动了第五次内战。公元842年,“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率军抵达斯特拉斯堡,在此会盟,并立下誓约共同反对罗退尔。当时“秃头”查理的封地主要集中在帝国西部(今法国领土),而“日耳曼人”路易的封地主要集中在帝国东部(今德国领土),双方在语言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秃头”查理使用条顿语(德语的前身)向“日耳曼人”路易的军队宣读誓言,而“日耳曼人”路易在向“秃头”查理的军队宣誓时使用罗曼语(法语的前身),誓言内容也同时用两种语言记录在案。这一行为被后来人视为法语和德语两种民族语言形成的标志,《斯特拉斯堡誓言》也成为目前所掌握的年代最为久远的法文文本。

常年的战乱令各方都损失惨重,无力继续进行战争。于是在公元843年,罗退尔、“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相聚凡尔登进行和谈。会上,兄弟三人达成妥协,签署了《凡尔登条约》,正式三分帝国领土。其中“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以莱茵河为界:前者获得莱茵河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后者获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罗退尔以长子的身份继承皇帝称号,但并未干涉两个弟弟的国家权力,实际领土仅为意大利地区和东、西法兰克王国之间的一块狭长土地(今天的洛林地区),称中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建立起来的帝国就这样被其孙子们分成了三个国家,统一的加洛林帝国从此寿终正寝。而西、中、东三个法兰克王国则奠定了日后法、意、德三个民族国家的版图和文化基础。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加洛林末年分三国。这一分,分掉了查理曼戎马一生的心血,也终结了西方世界建立统一大帝国的努力,在此后的欧洲历史上,再没有出现过版图如此辽阔的国家,分裂和战乱将成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西方世界的主旋律。然而这一分,也分出了独立的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民族国家的雏形,法兰克的历史转变成了法兰西的历史,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故事。

可新生的王国所面临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公元9世纪中叶开始,第二波“蛮族”入侵的浪潮呼啸而来,匈奴人从东向西突进、诺曼人自北向南劫掠,在王国的西面和南面,占据着西班牙和北非部分地区的阿拉伯人也在虎视眈眈。作为在几百年前第一次侵入欧洲大陆、颠覆了西罗马帝国统治的“蛮族前辈”,如何应对这些如狼似虎的“蛮族后生”,这对已成为欧洲大陆主人的法兰克人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法兰西的历史将就此真正开启,一路血火,开创霸业。

标签: 加洛林王朝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faguo/20221011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