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俄罗斯

俄国现代化·主权争夺战与苏联的解体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72 评论:0

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一开始就引发了潜藏于苏联社会之中的民族主义情绪,其表现为民族间的冲突。而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使得民族主义迅速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南高加索国家兴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人民阵线运动。但在1989年3月前,这些运动主要是民间运动。1989年3月26日的人民代表选举,给了激进民族主义者进入国家政权的机会。在人民代表选举中,坚持苏联立场的候选人首先在波罗的海沿岸三国遭到严重失败,具有浓厚民族情绪的政治家、学者与社会活动家进入三国最高苏维埃。紧接着,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共产党公开宣布支持人民阵线的活动。在1989年行将结束之际,立陶宛共产党召开第二十次非常代表大会,宣布退出苏共并宣布党的目标是实现立陶宛的国家独立。戈尔巴乔夫终于感到国家面临危险,他于1990年初亲赴立陶宛,试图阻止立共独立,却空手而归。立陶宛人则再接再厉,于1990年3月11日宣布正式独立,并宣布更改国旗和国歌。立陶宛人的行动立即产生了连锁反应,到1990年5月12日,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宣布联合起来进行争取独立的斗争。苏联自1922年建立以来,第一次真正面临国家分裂的危险。

虽然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宣布独立进一步激发了苏联境内的民族主义,特别是南高加索三国的民族主义,对苏联全局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因为这些共和国都是小国,无论人口还是经济实力都不足以动摇苏联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根基,而且,即使所有这六个共和国都独立,也不足以使苏联解体。促使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因素,是俄罗斯联邦对中央展开的主权争夺战。“紧随波罗的海共和国单方面宣布建立独立民族共和国的,是共和国的精英们开始逃离中央,这是中央被削弱的起因。”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的法律高于一切,在苏联出现了双重政权。俄罗斯政权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并宣布限制苏联法律在俄罗斯联邦实施,“这个宣言发出了苏联解体的起跑令”,“它首先瓦解了国家的经济,接着瓦解了整个国家”。[1]以俄罗斯联邦为榜样,乌兹别克、摩尔多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先后发布主权宣言。紧接着,俄联邦境内的卡累利阿、鞑靼、布里亚特、阿布哈兹等等也发布主权宣言。他们都宣布,隶属中央的在本共和国的企业属共和国所有。“1990年,主权宣示的结果产生的,已经不仅是革新苏联的问题,而且还是苏联能否存在的问题。”[2]不同类型的主权大战,导致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组织的迅速发展,提出了“俄罗斯共和国联盟扩张”和“俄罗斯退出苏联”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相当部分的俄罗斯精英和民众认为,俄罗斯资源丰富,文化和科技发达,如果摆脱了其他落后的共和国,将发展得更快更好。为了制约叶利钦而紧急建立的俄罗斯共产党,在俄罗斯人代会上同样投票赞成通过主权宣言。俄共中央书记库普佐夫表示:“通过主权宣言,这是俄联邦第一次人代会工作的主要成果。重要的是,这个原则性文件事实上得到俄罗斯全体人民的支持。”[3]

在1990年底,叶利钦决定在1991年俄罗斯将减少原来属于联盟的税收1000亿卢布,他还开始与其他加盟共和国谈判并签署双边经济协议,并先后与乌克兰、哈萨克和白俄罗斯签署了双边经济协议。叶利钦继而倡议签署四边协议,建立主权共和国联盟,然后邀请其他国家加入联盟。“因此,在1990年12月,已经进行了瓦解苏联的第一次尝试,不过显然没有成功。”但俄罗斯采取的经济措施则意味着,“俄联邦不仅走上了独立制定经济政策的道路,而且开始了对联盟中央的经济战”[4]

在主权大战的浪潮中,联盟中央已经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只好一方面通过签署新联盟条约,一方面通过在全联盟范围内举行全民公决来决定苏联的未来。1991年3月17日,举行了是否保留苏联的全民公决。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及摩尔多瓦抵制了全民公决。除这六国以外的其他共和国80%的公民参加公决投票,其中76%的人赞成保留联盟。引人注目的,是俄联邦在参与投票的九个共和国中投票率最低,赞成保留联盟的人的比例也在九国中排倒数第二。投票结果令戈尔巴乔夫十分满意,他依然认为只要大多数人同意,就能够防止苏联解体,其政治天真与幼稚,在世界政治史上十分罕见。全民公决结果出来之后,俄罗斯领导人加大了对联盟中央的指责,这说明,他们对全民公决的结果,特别是俄罗斯人民的投票结果有自己的理解。

为了挽回危局,俄共决定在3月28日召开的非常人代会上罢免叶利钦,叶利钦则希望人代会授予他总统的权力。本来俄共与亲叶利钦的力量对比大体平衡,双方准备达成妥协。在关键时刻,以俄共中央委员鲁茨科伊为首的170多名俄共代表再次临阵倒戈,转而支持叶利钦。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叶利钦的根本变化,叶利钦抓住机遇提议在6月12日进行俄罗斯总统选举。非常人代会以绝对多数票通过叶利钦的提议。戈尔巴乔夫再尝党内分裂的苦果。

不断的失败并没使戈尔巴乔夫汲取教训,即现在能够挽回局势的唯一可能途径,是形成党内的统一行动。在俄罗斯第一次总统竞选中,苏共与俄共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候选人。苏共与俄共力量的分散使得叶利钦的胜选基本没有悬念。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以57.3%的绝对优势当选为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当选为俄联邦总统迅速改变了两个总统之间的力量对比,他们之间的矛盾达到沸点。”叶利钦最关心的是:“摆脱戈尔巴乔夫,必要时摆脱戈领导的国家。”[5]戈尔巴乔夫最关心的,是能否签署新联盟条约。

鉴于戈尔巴乔夫在保持联盟国家的统一,使国家摆脱经济、政治和民族危机方面毫无作为,以叶利钦替代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总统的设想被提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KGB)对外情报局长在苏联解体后写道:“认为戈尔巴乔夫能够保持联盟的统一并使国家摆脱危机是不现实的。不管是否喜欢叶利钦(我本人不喜欢他),委员会和我们所有人都倾向于叶利钦。”KGB主席克留奇科夫“不仅没有反对这种设想,而且提出要在各个层次与俄罗斯政权发展接触”。“总理帕夫洛夫周围的人也考虑了这一问题。”同时,KGB等强力机关根据国内局势的不断恶化的情况,提出了实行紧急状态的设想。克留奇科夫亲自前往白宫会见叶利钦,提出了这些设想,双方建立起联系渠道。在8月9—15日期间,克留奇科夫“与俄罗斯总统成功地达成了明确的协议”。[6]这个协议是,“叶利钦将不会积极地反对紧急状态委员会”[7]

与此同时,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7月29—30日,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达成协议,决定在8月20日签署新联盟条约。如此重大的改变国家政权的协议,是在秘密情况下,由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哈萨克斯坦总统决定的。新联盟条约第二十三条的内容是,新联盟条约一旦签署立即生效,1922年建立苏联的条约就被废除。新的联盟将称为“主权国家联盟”。戈尔巴乔夫原想一直保密到条约签署,造成既成事实,但《莫斯科新闻》在8月15日发表了条约文本,“戈尔巴乔夫对发生泄密事件愤怒不已,要求查明这一行动的‘罪犯’”[8]。《独立报》发表文章指出:“8月20日,在苏联领土上将出现两个联盟,旧的联盟与新的联盟。”[9]

鉴于8月21日将召开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如果条约在20日签署,将意味着苏联在21日已不复存在。8月18日晚,苏联政府总理帕夫洛夫和KGB、国防部、内务部以及苏共、苏联政府的一些领导人与苏军主要将领在KGB总部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从8月19日起,在苏联部分地区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派总理帕夫洛夫与国防部长亚佐夫前往白宫会见叶利钦,就实施紧急状态进行磋商。因为帕夫洛夫突发急病被送往医院,紧急状态委员会未能与叶利钦进行面商,但紧急状态委员会一直与白宫保持着接触,“俄罗斯领导人的代表极力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圈内人士建立秘密联系”,“以寻求可接受的解决方案”。[10]起初,叶利钦等俄联邦领导人极度紧张,害怕紧急状态委员会将对他们采取强硬措施,但实际上,紧急状态委员会根本就没有抓捕俄联邦领导人的方案。在与俄联邦领导人的接触中,“克留奇科夫明白,叶利钦与他周围的人已经开始组织反对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斗争”[11]。因为双方已经达成协议,紧急状态委员会根本就没有如果遭遇抵抗如何处理的预案,加上参与实施紧急状态准备工作的苏联空降兵副司令格拉乔夫突然倒戈,加入到叶利钦阵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实施紧急状态三天后就结束了。在苏联解体后,叶利钦表示,“他欺骗了克留奇科夫”,“不是我改变了主意,而是我欺骗了他”。[12]但叶利钦已经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中获得了他所需要的一切,他将自己打扮成反抗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英雄,人气高涨到极点;他争取到苏军部分将领的支持,使他不再担心戈尔巴乔夫以武力对付他;在紧急状态委员会失败后,他将联盟中央的几乎所有权力抓到自己手中。而戈尔巴乔夫则是最大的失败者,当他返回莫斯科时,真正成了孤家寡人。“8·19”事件曾经被描绘得精彩绝伦,但实际上,“它是国家安全委员会首长与俄罗斯总统合作开的一场PARTY。”[13]其真实情况至今仍然不能说已经完全清楚,但不管真实情况如何,“8·19事件”后,任何保留苏联乃至保留任何形式的联盟都完全不可能了。

1991年12月8日,俄联邦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总统斯坦科维奇在明斯克郊区的别诺维尔进行秘密会晤后,决定签署退出苏联,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三国总统同时发表声明指出,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的苏联已不复存在。苏联的正式解体,应该从这一天算起,尽管戈尔巴乔夫在17天后才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从8月19日开始,他已经不能被看作是总统了。在8月19日以后,他已经无法支配苏联境内的任何资源和任何政治力量。戈尔巴乔夫带着革新苏联的勃勃雄心登上苏联政治舞台,却以在形式上正式终结苏联的存在而结束政治生命,也许只有1917年2月的尼古拉二世可与之相比。

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从1917年开始的俄国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努力的结束,在经过70多年的努力后,俄国—俄罗斯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1] Костин А.Л,Заговор Горбачева и Ельцина, М.: Алгоритм, 2010.c356,359.
[2] Перепелицын А. И.,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XII-XX вв), Кавказская здравница, 2000,c506.
[3] Костин А.Л, Заговор Горбачева и Ельцина, М.: Алгоритм, 2010.c359.
[4] Островский А.В., Глупость или измена? Расследование гибели СССР, М. Крымский мост, 2011,c505-506.
[5] Костин А.Л, Заговор Горбачева и Ельцина, М.: Алгоритм, 2010.c418.
[6] Островский А.В. ,Глупость или измена? Расследование гибели СССР, М. Крымский мост, 2011,c563-567.
[7] Прокофьев Ю.А. ,До и после запрета КПСС, М.: Алгоритм, Эксмо, 2005.c276.
[8] 弗·亚·克留奇科夫:《个人档案:1941—1994》,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512页。
[9] Островский А.В., Глупость или измена? Расследование гибели СССР, М. Крымский мост, 2011,c566.
[10] 弗·亚·克留奇科夫:《个人档案:1941—1994》,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557页。
[11] Островский А.В., Глупость или измена? Расследование гибели СССР, М. Крымский мост, 2011,c588.
[12] Прокофьев Ю.А., До и после запрета КПСС, М.: Алгоритм, Эксмо, 2005.c276.
[13] Островский А.В., Глупость или измена? Расследование гибели СССР, М. Крымский мост, 2011,c588.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eluosi/2022121792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