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俄罗斯

俄国现代化·赶超美国目标的落空与陷入困境的苏联经济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89 评论:0

1973年是苏联经济发展的转折点。“1928—1973年的长期发展过程表明,尽管美国因为没有遭受战争损失而具有巨大优势,但苏联经济正走在有朝一日赶超美国的道路上。”[1]在这45年的时间里,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大大高于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1973年以前,苏联每完成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它与美国的差距就有了较为明显的缩小。然而,从1973年开始,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滑。虽然1973年也是战后全球经济下滑的起点,但苏联经济下滑的幅度比西欧和美国严重得多。苏联的国民总收入在经历1966—1970年的高速增长后,一直呈逐年下降趋势:1971—1975年的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为5.7%,1976—1980年为4.3%,1981—1985年仅为3.6%。实际年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也从1966—1970年的5.9%下降到1981—1985年的2.1%。[2]面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严峻局面,苏共领导人每年都通过决议,这些决议谈到了科学技术进步,谈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谈到了生产效率,不过却未采取实际步骤来落实这些决议。1979年6月的苏共中央全会终于再次通过了经济改革的决议,但这个决议随后便被束之高阁。

当苏共面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局面犹豫不决时,即在1970—1980年间,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进入新阶段,这场革命被称为“微电子革命”或者新技术革命。在微电子革命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再是煤炭开采量和钢铁产量,而是微电子技术在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苏联不仅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落后于新型工业国(韩国等)十年以上。”[3]1980年的苏联经济结构与1940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它仍然集中注意力于那些早已在世界上取得产量第一的产品,完全没有注意到“微电子革命”将带来新的经济革命,更没有认识到新技术革命对计划经济将构成最为严峻的挑战。实际上,在世界所有大国中,苏联是对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准备最不充分的国家,在随着新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每一个新的高技术产业中,苏联基本上都处于落后状态。在苏联仍然停留在以传统工业增长为主体的经济发展阶段时,美国已经通过新技术革命建成了信息社会。当苏联与美国处于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时,同时因为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下滑,而美国借助于新技术革命,其经济增长速度甚至超过苏联时,苏联追赶美国的梦想就彻底落空了。如果使用人均GDP来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1973年以后,苏联的人均GDP与美国的比例基本上未发生值得关注的变化。从1929年到1973年,苏联的人均GDP从1386美元增加到6058美元,增加了近3倍,与美国的差距大幅缩小。到1989年,苏联的人均GDP为7032美元,16年共增加15%左右,同期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与苏联大体相当,在这16年期间,苏联按人均GDP计算与美国的差距基本没有变化[4]

赶超美国目标的落空,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与新技术革命的要求相对立。计划经济本质上是动员型经济,其突出的是经济活动的统一,个人对整体利益的服从,要求的是大工业所特有的命令、纪律和服从。新技术革命时代,个人的创造性、个人获得新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成为发展的主要源泉。动员型经济与新技术革命的这一要求显然是对立的,苏联在1973年以后与美国的差距重新拉大的真正原因就是计划经济无法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计划经济体制被证明不能满足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它能够使苏联在1930年代实现工业化,并且能够与此后的工业增长相适应,但在新技术革命时代,当进步主要依靠人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创新的时候,这个体制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了。新技术革命必然使计划经济陷入困境。

坚持从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而且在重工业中又优先发展军事工业,是苏联在1973年后人均GDP与美国的差距无法进一步缩小的根源。因为只有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才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特别是1973年以后,“苏联经济是在军事动员体制下运行的:科技进步首先服务于军事需要,大量的技术手段和最好的技术力量都被投入到军事工业,80%的工业生产服从于军事工业综合体。”“国家将国民收入的34%—36%投入到军事需要,而美国相应的投入仅占国民收入的9%。”[5]苏联对军事科技和工业的投入产生了大量科研成果,但这些成果90%以上无法转化为苏联经济增长的技术基础,也无法增加苏联人民的福利,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苏联农业改革中的一些具体措施,从中长期看,由于没有真正赋予农民支配土地与农业生产结果的权力,最终成为苏联经济发展的障碍,导致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无法实现赶超美国的目标。苏共和苏联政府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生活水平,在农村实行与城市一样的工资制,包括建立起与城市一样的福利制度,对农产品实行巨额补贴,在短期内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但最后却形成反向激励,即农民责任心的下降和“搭便车”行为的普遍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苏联农产品的增长无法满足苏联饮食结构变化带来的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也使得苏联无法在农产品生产方面赶超美国,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度接近美国以后,与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差距又开始进一步拉大。

赶超美国目标的落空与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是相辅相成的,或者说这两个现象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表现。1981年,苏联经济仅仅增长1.5%,这样的增长速度以任何标准来衡量,都可以看做是低速增长。恰恰在苏联经济进入停滞时期后,苏联的影子经济却发展迅速。苏联的影子经济是经济官僚与党政官僚合谋,利用国有资产(机器和厂房)进行地下生产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在与国家经济的紧密结合中形成的特殊的‘犯罪性质的市场’,即事实上的‘犯罪性质的资本主义关系’,它对‘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的摧毁力比持不同政见的人权运动要强大100倍”[6]。影子经济的形成,是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失灵并陷入严重困境的体现。

当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陷入困境时,苏联社会的变化使得几乎所有的社会阶层都产生了实行变革的要求。“大多数工人和职员都希望进行与改善劳动组织和劳动报酬相联系、更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的变革,部分农民则希望成为土地和自己劳动成果的真正主人。”[7]这些要求变革的愿望实际表达了苏联社会大部分成员对经济现状的失望,也是苏联经济陷入困境的一种社会反映。曾经使苏联迅速缩小与美国差距并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已经无法继续实现过去的高速增长,要实现赶超美国的目标,就必须进行真正的改革。

[1] Edited by Edwin Bacon and Mark Sandle,Brezhnev Reconsidered,Palgrave Macmillan Ltd. 2002, pp.45-46.
[2] Народное хозяйство СССР за 70 лет,М.: Финансы и статистика, 1987. c58-59.
[3] Сахаров А. Н., Боханов А. Н. и др,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ст, 1996,c581.
[4] Edited by Edwin Bacon and Mark Sandle,Brezhnev Reconsidered,Palgrave Macmillan Ltd 2002,p.46.
[5] Ольштынский Л.И. и др, Курс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истории IX-XX веков,М.: ИТРК, 2002.c485-486.
[6] Поликарпов В.С., Лысак И.В.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в XX веке,Изд-во ТРТУ, 2003,c151.
[7] Сахаров А. Н., Боханов А. Н. и др,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ст,1996,c584.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eluosi/2022121789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