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帝国是如何建立的
俄罗斯帝国通常简称为俄国或沙俄,它是在14世纪中期从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诸罗斯公国之一的莫斯科公国发展而来的。1546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沙俄诞生。1613年7月11日,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莫斯科圣母大教堂举行加冕,开创罗曼诺夫王朝。1721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北方战争胜利,俄罗斯参政院授予“俄罗斯帝国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帝国。
13世纪中叶,蒙古帝国的金帐汗国建立之后,各个罗斯公国臣服于蒙古人的统治。金帐汗国对被征服的罗斯地区无力直接控制,于是在形式上保留了罗斯各公国,利用当地的封建王公进行治理,并向各公国派驻蒙古人监治长官八思哈(意为“镇守者”),执掌最终裁定之权(14世纪初废除)。
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1325—1340在位)即大公位之后,利用钱财,依靠教会和宗主国金帐汗的支持,使莫斯科大公凌驾于其他王公之上,通过贿赂或武力强占等各种手段扩张领土,因此他获得 “卡利达”(钱袋)的绰号。1327年,特维尔公国爆发了反抗蒙古人的起义。特维尔是当时强大的公国,其大公获得了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的称号。为了取代特维尔大公的地位,伊凡一世向金帐汗报信,并带领蒙古军队残酷镇压了特维尔人民的起义。1328年,金帐汗册封伊凡一世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1328—1240),并授权代蒙古人征收全罗斯贡赋。利用这一特权,伊凡一世不仅从中渔利,而且还乘机将全罗斯大主教的驻地从弗拉基米尔迁到莫斯科,作为政权支柱,以提高莫斯科公国在宗教和政治上的地位。伊凡一世的统治为莫斯科的兴起和统一俄罗斯奠定了基础。他死后,莫斯科公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强的公国。
季米特里·伊万诺维奇任大公时莫斯科公国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国势日益强盛。在莫斯科公国走向强大的同时,金帐汗国却因内讧不已而日益衰落。罗斯人民迫切希望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建立统一的国家,金帐帝国当然不会就此罢休。
1380年,为了消灭罗斯人的力量,马麦汗亲自率领20万大军渡过伏尔加河,准备和立陶宛大公派来的援军会合后,向罗斯军队发起进攻,直取莫斯科。季米特里集合了10万罗斯军队抗击蒙古军,在8月,乘马麦汗同立陶宛军队会师之前,先渡过奥卡河,9月7日再渡过顿河,在涅普利亚德瓦亚河附近的库利科沃原野布置阵地迎战蒙古大军。季米特里将军队分为5个团队,其中一个团队埋伏在左边的森林中。9月8日,战斗打响了,双方展开激烈的肉搏战,罗斯军队伤亡惨重,向涅普利亚德瓦亚河撤退。蒙古军追到森林附近,罗斯伏兵出其不意发起攻击,蒙古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待立陶宛援军赶到时,为时已晚。罗斯军队取得了辉煌胜利,季米特里因功绩卓著而被称为“顿河王”。库利科沃战役的胜利,动摇了金帐汗国在东北罗斯的统治,莫斯科公国作为罗斯统一的核心力量,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也为罗斯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1382年,托托迷失汗再次率蒙古军队攻打莫斯科,这一次季米特里准备不足而被打败。莫斯科公国被迫继续向金帐汗国纳贡。但是,金帐汗国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统治罗斯人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事业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季米特里临终前立下遗诏,要其长子即位,摆脱金帐汗国的统治,不再向金帐汗国纳贡。
在伊凡三世执政时期,俄罗斯最终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1476年,伊凡三世停止了向金帐汗国交纳任何贡赋。1480年,金帐汗阿赫马特兴兵进攻莫斯科,亲自率领重兵直抵奥卡河,企图借助武力收取贡赋。莫斯科闻讯后,派伊凡三世的长子伊凡·伊凡诺维奇率军抵御,在教会的支持下,伊凡三世最终没有接受一些领主们提出的与阿赫马特求和的主张,决定与蒙古军决一死战。军队在奥卡河支流的乌格腊河岸与蒙古军对峙了7个月,到11月,天寒地冻,蒙古军缺乏粮食和饲料,官兵衣着单薄。而与此同时,立陶宛并没有按照事前的约定派援军前来会合,帮助阿赫马特进攻莫斯科。在已经联合起来的罗斯军队面前,阿赫马特绝望了,于11月11日带兵撤退。不久,阿赫马特在一次内讧中被杀,金帐汗国进一步分裂,蒙古人对罗斯人长达200多年的统治彻底结束了。
1500年,伊凡三世又征服了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尤戈尔地区,后又击败立窝尼亚、立陶宛军队,向西南和波罗的海方向扩张。
1505年,伊凡三世去世时,已为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子瓦西里·伊凡诺维奇,即瓦西里三世(1505—1530在位)即位后,完成了伊凡三世的未竟事业,实现了东北罗斯统一,统一的俄罗斯国家最终形成。
他在1533年去世,俄罗斯国家的领土从1462年(伊凡三世继位之年)的4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8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的疆域北达白海,南至奥卡河,西抵第聂伯河,东到乌拉尔山脉支脉。经过两代君主的努力,俄罗斯已成为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并没有因为领土的扩大而停止自己强盛的步伐,经过之前大公、君主的努力,俄罗斯已经完全拥有晋升到帝国的实力。而这种跨越,就是在伊凡四世——沙皇俄国的开创者手里实现的。
1547年年初,17岁的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的升天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祈祷过后,莫斯科大主教马里卡将镶满珠宝的象征皇权的莫诺玛赫皇冠戴在伊凡四世的头上。从此,伊凡四世改称沙皇(Tsar),莫斯科大公国也改称为“俄罗斯沙皇国”。伊凡四世加冕后,其舅父格林斯基家族继续把持朝政,他们利用特权,横行无忌,滥杀无辜,惹得天怒人怨。1547年夏天,俄罗斯大旱,6月份莫斯科又发生了一次大火。25000多座房屋被焚烧,1700多人被烧死,80000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火灾点燃了莫斯科人们心中的积怨,人们把怒火烧向格林斯基家族,莫斯科爆发了反对格林斯基家族的起义。伊凡四世借助起义的力量,从格林斯基家族手中夺回了政权,也结束了俄国历史上短暂的大贵族当政时期。
伊凡四世即位时,俄国领土面积已达280万平方公里,随着伊凡四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于是开始大举对外扩张。1552年兼并喀山汗国,1556年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继而向西伯利亚扩张,1563年自称“全西伯利亚皇帝”。1558—1582年,为了向西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与立陶宛、波兰、丹麦、瑞典同时交战,进行了长达24年的立窝尼亚战争。立窝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相当于今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一带,南临波兰、立陶宛,西北与芬兰、瑞典隔海相望,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原属立窝尼亚骑士团的领地。16世纪下半叶,骑士团势力已趋衰颓,伊凡四世觉得有机可乘,遂以立窝尼亚同立陶宛缔结盟约为借口,悍然发动了战争。然而战事的反复和胶着状态,使俄国疲于消耗、深陷泥潭。由于波兰、立陶宛、瑞典等国的相继出兵干预,立窝尼亚战争的形势日益复杂化,而俄军接连败北。伊凡四世迫于外部压力和国内矛盾,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在立窝尼亚战争中夺占的土地,向西夺取出海口的计划破灭了。后来直到18世纪初,沙皇彼得大帝通过“北方战争”,打败了宿敌瑞典,实现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历史梦想。这位广为人知的彼得大帝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创造者彼得一世。
1682年,刚满10岁的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罗曼诺夫登基了。彼得即位前的沙皇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费奥多。费奥多体弱多病,由他的姐姐索菲娅摄政。1682年4月,费奥多去世,索菲娅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怂恿莫斯科斯特雷西近卫军哗变,企图谋害彼得母子。5月26日,彼得同索菲娅的亲弟弟伊凡同时即位为沙皇,索菲娅为摄政王。为防彼得母子对其构成威胁,索菲娅把他们放逐到莫斯科郊外。那里居住了许多从欧洲来的工匠,彼得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技术。彼得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他把自己的小伙伴编成两个“游戏”兵团,整天在绿荫环绕的村庄中建筑土堡,进行军事演习。后来,彼得的游戏兵团变成了他身边两支训练有素的近卫军。索菲娅意识到彼得是个危险的对手,于是在1689年8月1日午夜,发动兵变,企图废掉彼得,但是阴谋失败,索菲娅被关进修道院。从此彼得开始亲自执政。
1692年,彼得下令在俄罗斯西南的乌格涅什组建了一支小型舰队。彼得亲自上阵,建造战舰。1695年1月,彼得亲率3万大军进攻土耳其,想占领亚速海。由于没有海军,远征失败,但彼得并不灰心,他用一年多时间建立了一支舰队。1696年春,30艘俄国战舰出现在亚速海上,俄军水陆并进,占领了亚速堡,土耳其战败求和。彼得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出海口。
1697年,彼得派一个考察团访问欧洲,考察团由250人组成,其中工匠35名。25岁的彼得化名为彼得·米哈依洛夫,以下士身份随同前往,并在荷兰造船厂学习造船技术。空闲时,彼得总是去参观手工工场、博物馆,访问着名的学者、科学家,聘请他们去俄国工作。在伦敦,他参观了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还参加了王宫的化装舞会,考察了英国的国家制度,出席了国会的会议。
正当彼得在国外考察时,被派驻戍边的斯特雷西近卫军发动兵变,要求立索菲娅为沙皇。彼得赶回国内,镇压了叛乱。平息叛乱后,彼得开始进行全面改革,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他鼓励投资、发展工业,又征召大批农奴开凿运河,建造通商口岸,发展商业,大力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改革礼仪制度,甚至采取强制性手段,迫使俄国贵族接受西方习俗。
同时,建立了一支拥有130个兵团、20万士兵的强大陆军和一支拥有48艘战舰的海军。
1700年秋,彼得率军3万进攻当时的北欧强国瑞典,被18岁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击败,俄军几乎全军覆没,彼得只身逃回莫斯科。3年后,彼得趁瑞典入侵波兰之机卷土重来,占领了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要塞,然后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彼得将这座城市取名为圣彼得堡,并把它定为帝国未来的首都。尽管莫斯科此时还是名义上的首都,但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圣彼得堡。
1721年,俄罗斯与瑞典签订和约,夺得了芬兰湾、里加湾沿岸的土地,从而解决了北方出海口问题。同年10月,俄国枢密院尊称彼得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也正式改称“俄罗斯帝国”。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在统治俄罗斯的30年时间里,彼得把俄罗斯由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改变为一个受人尊重的欧洲强国。
彼得大帝死后37年,先后有6位平庸的君王当政。直到1762年,俄罗斯帝国才迎来另一位在历史上被称作“大帝”的君主───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小国安哈尔特─泽伯斯特的公主, 1745年,她与17岁的皇储彼得(即位后称“彼得三世”)成亲。彼得三世即位后不得人心,1762年6月28日清晨,叶卡捷琳娜在她的情人和近卫军军官格里高利奥洛夫的拥护下发动政变,废黜了彼得三世。9月22日,叶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圣母大教堂加冕,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与彼得一世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雄心勃勃,着眼于将俄罗斯建成一个对外开放的世界强国。至35年后她逝世时为止,俄罗斯已经向西欧的政治和社会新潮流迈进了一大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eluosi/20221144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