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俄罗斯

18世纪大北方战争的始末?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2日 阅读:196 评论:0

大北方战争

彼得一世一生戎马生涯,征战无数。曾为打通黑海之路,于1695—1696年两度率军亲征土耳其,终于迫使土耳其让出亚速夫要塞及其周围地区。

对俄国来说,彼得一世进行的意义最重大的战争是为争夺出海口同瑞典展开的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对此,有人曾指出,“对于一种地域性蚕食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

17世纪末,波罗的海地区的局势出现了对俄国有利的变化。波兰、丹麦和普鲁士同瑞典矛盾加深,彼得一世抓住这个机会,进行了大量的外交活动,于1699年俄国与丹麦、波兰拼凑成反瑞典同盟。为避免两线作战,俄国主动提出与土耳其停战,俄土停战和约签字的第二天,俄国便匆忙对瑞典宣战。由于反瑞典同盟各怀主意,行动很不协调。当时瑞典的国王是查理十二,他于1697年登基,当时只有15岁。然而事实证明,查理十二是一个军事天才。他非常大胆地跨过海峡,把战火引到丹麦的腹地,敌人很快就被迫投降。解决了丹麦之后,查理十二马上对新敌人发动了攻势,他把部队开过波罗的海,进入利沃尼亚。1700年11月30日,瑞典突袭了正在围攻纳尔瓦要塞的俄军主力。尽管俄军在数量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瑞典人还是击溃了俄军,打死和俘获俄军大约1万人,其余的3万俄军被迫放弃了大炮和辎重,慌忙撤退。

至此,查理国王认为,俄国已不足为患,于是准备同波兰作战。而彼得却认为,俄军的失败在于没有强大的海军支援。于是他命令所有的造船和造炮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并把教堂的大钟送进工厂铸炮。俄军趁瑞军主力在同波兰作战之际,很快又恢复了在波罗的海的行动。

1701—1704年,俄军基本上占领了涅瓦河口沿岸的瑞军要塞,终于稳稳地站在了历代沙皇梦寐以求的大海之滨。在瑞军的沉重打击下,波兰于1706年退出了反瑞同盟‍‌‍‍‌‍‌‍‍‍‌‍‍‌‍‍‍‌‍‍‌‍‍‍‌‍‍‍‍‌‍‌‍‌‍‌‍‍‌‍‍‍‍‍‍‍‍‍‌‍‍‌‍‍‌‍‌‍‌‍。1707年8月,查理国王率军远征俄国,随军而行的是粮草弹药补给车队,准备同俄国一决雌雄。查理率孤军深入俄境作战,但补给车队行动缓慢。瑞军在沿途还不断遭到俄军的袭扰,又缺粮草补给,处境十分困难。查理立即改变进攻方向,企图夺取富足的乌克兰地区,以补充粮草。彼得抓住时机,于翌年10月9日在列斯那亚村将瑞军的后勤补给车队一举全歼,给瑞军以沉重的打击。1708年的冬季特别寒冷,瑞军缺衣少粮,士气低落。1709年春查理决定先攻占波尔塔瓦战略要地,然后进攻莫斯科。到7月波尔塔瓦仍未攻下,彼得一世却赢得了宝贵的组织会战的时间。

7月8日两军进入决战。参战的瑞典军队只有2.2万—2.8万人,俄军人数则超过4万,瑞典人在炮火方面处于更大的劣势。虽然瑞典军队顽强抵抗,但是还是没法挽回败局,最后大部分瑞典军队投降。几天后,败退到第聂伯河的残军由于无法过河,不得不放弃抵抗。查理十二带领少数随从逃入土耳其。

波尔塔瓦战役后不久,彼得一世一度陷入了命运的低谷。1710年,受法国和查理十二的鼓动,此前一直远离战争的土耳其对俄宣战。彼得率军从巴尔干向土军发动袭击,却不断陷入土耳其军队的包围圈,落得大败而归。随后几年,俄瑞重开战端。俄军又击败了瑞典海军,并多次在瑞典沿海登陆,造成直逼斯德哥尔摩的态势,1721年9月,瑞典被迫同俄签订了《尼斯塔特和约》。于是,俄国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出海口。为此,参政院授予彼得一世“大帝”的称号。俄国从此进入帝国时代。

在近代欧洲史中,大北方战争是很重要的一场战争,波尔塔瓦战役是最关键的战役之一。俄罗斯对瑞典的军事胜利和《尼斯塔特条约》的签署意味着俄国人已经在波罗的海地区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对其命运攸关的通往欧洲的窗口,而且事实上取代了瑞典,成为欧洲北部占有支配地位的大国。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eluosi/202211296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