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东南沿海学生北迁,东北沦陷区学生南下,高峰时期,另一所私立教会中学剑津中学学生多达600余人。任教的中外籍教师素质较高,经费亦足,教学质量颇高。日军侵占福州时,南平中学学生再度剧增,高中部不断扩大,在樟湖、峡阳等乡镇设分校,另增简易师范班。抗日战争后期,日机时常轰炸南平城,1939年5月8日上午,4架日机首次空袭南平市区,在中华路投弹10枚,死伤多人。日机先后8次轰炸南平城区,炸毁房屋。
邓子基在南平的初级中学读了一年,南平初中部分校舍被炸毁,被迫搬到顺昌县峡阳镇近郊,在那里邓子基度过了两年的学习时光。后因峡阳鼠疫成灾,学校再度回迁。然而,原校址已被省立医院占用,只得暂借旧府学文庙上课。那时候条件异常艰苦,老师学生都住在破庙里,寺庙旁就是庄稼地,晚上睡觉经常有蛇爬进爬出,吃的是米质特别差的“八宝饭”。
日寇的暴行激起山城同胞的爱国热情,男女老少同仇敌忾,一致抗日。那时府前小学组织战时儿童训练,称“南平县儿童第二训练团”,不分男女生,一律身着军装、扎腰带、缠绑腿,斗志昂扬。南平中学、剑津中学、工业职业中学等校学生组织了中国童子军战时服务团。民众自发捐献运动,所得捐款送给南平难民收容所、建瓯南雅战时儿童保养院和上海难童收养所。
城乡的社会青壮年加紧军事训练,成立社训总队。1938年扩大为国民兵团,传授军事基本知识,以储备抗日力量。南平的商会、教育会、农会、同乡会、救火会等社会团体联合组建抗敌后援会,建立男女募捐队,向社会募捐,支援前线,救济难民。工商业开展抵制日货运动。
抗战时期,由于学校、报社、出版社迁移后方,南平这座山城成为进步文艺家云集的地方。尤其在上海“孤岛时期”,一大批东南地区的艺术家,包括作家、画家、戏剧家、音乐家以及教授、学者、编辑等先后来到南平。团结的进步艺术家以文艺作品宣传抗日,利用报纸的副刊和文艺刊物抒发对未来光明的憧憬,以正面的笔触喊出坚持抗战的呼声。抗战后期,由进步师生组织的话剧和音乐演出十分活跃,如内迁南平的省立学校组织抗战剧团、歌咏队,驻军成立“新军剧团”到各县区、学校宣传抗日救国,演唱的《大刀进行曲》《大路歌》《从军歌》等歌曲响彻城乡。剑津中学剧团、前锋剧艺社等分别演出巴金的《家》、曹禺的《重庆24小时》、于伶的《女子公寓》、田汉的《秋声赋》等。少年邓子基就是在这样的文艺氛围中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dengziji/2022121951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3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31主编
2022-12-12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3-01-23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24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