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邓子基

邓子基事迹传记:年幼成遗孤 贫弱求知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6日 阅读:299 评论:0

邓子基是一个苦孩子,9岁失去母亲,11岁父亲辞世,留下他一人无依无靠,幼年便成了孤儿。

嫂嫂照顾过他一段时间。嫂嫂是农村妇女,主要的收入来自田地,年幼的子基也需要劳作。他很勤劳,小小年纪便经常上山砍柴。邓家的房子很破,都是用土泥巴和竹篾打成的墙,很不结实,最怕刮风下雨。

由于哥哥去世也早,嫂嫂带着一个孩子,还要照料这一家,很不容易。那时嫂嫂也很年轻,宗亲们同意招赘一位张姓先生,不久嫂嫂随张莲达离开了邓家。邓子基只有十来岁,他默默地看着家里发生的变故,虽然一声不吭,但心里懂得,也支持。

现在看来,11岁应该是懵懂少年时,是在父母跟前撒娇,需要双亲庇护的年龄。没有了父母这把大伞遮风挡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所有的苦难与悲伤都只能自己背负,这样的现实是残酷的。

“我幼年不幸,父母亡故,没有饭吃,处处遭人白眼,孤苦伶仃。”邓子基只能擦干眼泪,靠自己的双手独自谋生。贫弱没有压倒幼年的邓子基,为了生存,除了上山砍柴,他还上街卖糕饼、卖油条,还曾到药店帮别人包药。邓子基的左手至今还有当年砍柴时留下的疤痕。

邓子基曾是一个差点被旧社会遗弃的孤儿,到现在成为新中国著名的财政学家,并为祖国培养几代财经人才,老人感到幸福、快乐。他经常嘱咐年轻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夏茂镇茂溪小学是一所令人神往的学校,坐落于镇中心地段,校内绿树掩映,环境优美。父母含辛茹苦供邓子基读了两年半的小学。父母相继离世后,因为交不起学费,邓子基也没有办法继续念书了。

1928年夏天,沙县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也是三明地区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在夏茂成立。进步青年经常在茂溪小学聚会,在老师中宣传进步思想,在讲课时给学生灌输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教育。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它为土地革命时期工农红军开辟沙县等地的红色区域、创建苏维埃政权打下了基础。

有一次砍柴的时候,邓子基路过熟悉的小学,看到老师们在里面上课,他很羡慕,于是趴在窗外往里看,默默在心里记老师的授课内容。

村民们到现在还口口相传关于邓子基教授儿时的故事。没有钱交学费,子基也不好意思一直趴在窗外听课,而且砍柴也不能误了,听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会上山继续砍柴,但是还是会忍不住回忆老师教课的内容,有空的时候就用树枝和瓦砾在地上摆起了刚学会的字,路过的村民无意中看到,也感慨他的上进和好学。

“瓦砾练字”也是邓氏后辈们津津乐道的故事。没有钱买笔墨,邓子基就沾水在瓦片上练字。他平时用毛笔沾水后在瓦片上练字;待瓦片晒干后,继续练习,如此不断循环、重复练习。他强烈的求知欲引起了宗亲们的关注,觉得这是一个很聪慧、有天资的小孩,大家曾一起资助他外出求学。

逢年过节,宗亲也会叫他一起到家里吃饭。可以说,邓子基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那个时候,宗亲也都是穷苦人,在经济上对他的资助很有限,最终他还是靠自己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的奖学金维持求学之路。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dengziji/2022121950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