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邓小平

邓小平论述党的十三大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09日 阅读:195 评论:0

第五节

邓小平论述党的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正式代表1936名,代表党员4300多万员。大会由邓小平主持,赵紫阳代表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做了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大会批准了这个报告,修正了党章的部分条文,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为政治局常委,赵紫阳为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赵紫阳为第一副主席,杨尚昆为常务副主席;批准陈云为中顾委主任,薄一波、宋任穷为副主任,乔石为中纪委书记。邓小平退出了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常委会,但政治局常委向全会提出: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重大问题决策人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在重大关头仍然需要他掌舵。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这个意见得到了全会的赞同。党的十三大在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认识国情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加快和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务。所有这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这次重要会议,邓小平做出过不少论述,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一、为开好党的十三大提供理论指导

党的十三大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几年,改革开放取得很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但许多实践中的困惑要求更好的理论创新,还要排除来自“左”右双方面的干扰。因此,全国人民对党的十三大将开成一个什么样的大会,将把中国引向何方,都拭目以待。为了更好地使党的十三大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正确道路阔步前进,邓小平把党的十三大将要搞清的问题,提了出来。其主要内容就是在认清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认清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对此极为重视。改革开放初期,他一直强调搞现代化建设,要考虑到中国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这两个特点。198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明确提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二大报告、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做了一定的阐述,但不规范。为此,党的十三大前夕,邓小平郑重其事地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为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明了方向。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三大要进一步强调改革开放。1987年2月6日,他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十三大报告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要申明四个坚持的必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必要,改革开放的必要,在理论上讲得更加明白。”他充满期待地说:“十三大报告应该是一篇好的著作。”同年3月8日,他在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姆维居时说,党的十三大的结果是我们的改革开放都将继续下去。“今年下半年,我们要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大家看了十三大的结果就会清楚。总的讲,我们有四个不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不变,对外开放政策不变,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不变。我们的改革和开放都将继续进行下去。”同年5月12日,他在会见荷兰首相吕贝尔斯时,再次强调党的十三大将阐明的政策:“党的十三大,将更加清楚地阐明我们的现行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来适应经济的发展。我们现行的方针政策不会有任何变化,开放政策只会更加开放。不但本世纪如此,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后还会如此,以后更是如此。”同年6月12日,他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强调:“现在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就是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日程上来,这是今年十月将要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的主要议程之一。”同年6月29日,他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又说:“我们党的十三大将要重申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主要是改革、开放政策。这些政策不但要继续下去,过去搞得不够的还要搞得更大胆一些,而且要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日程上来。”同年7月4日,他提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主要有2个内容:“第一,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第二,使我们领导层比较年轻化一些。这两件事都不容易,但是非干不可。改革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政治体制改革如能在十年内搞成功就很了不起了。领导层年轻化要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恐怕要十年时间。”同年8月29日,他再次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归根到底是改革开放的大会”。同时,他还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同年9月5日,他在会见日本客人时,干脆说:“十三大实际上应该叫作改革、开放的大会”,认为:“过去把重点放在经济体制改革上。这次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十三大要做的报告将从理论上阐述改革和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是十三大的主题。”他还说:政治体制改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使党和国家的领导层逐步年轻化。党的十三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政治常委会的成员都将比较年轻一些。领导层年轻化的问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确定了,但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年轻化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第一要保持政治的活力,第二要保持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年轻不行。他设想干部年轻化问题的解决需用10年时间,党的十三大将走一大步,但还是第一步。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难度大,措施要慎重、稳妥,一步步地走。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改革和开放的一系列论述,为开好党的十三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充分肯定党的十三大各方面成就

党的十三大正确地分析了国情,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科学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客观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基础。邓小平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切合中国实际”,首要的是正确判断我国当前的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即认清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本质概括,是对我国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的正确把握。这一论断的确立,为党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问题找到了根本立足点。正是从这一论断出发,党才正确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三大完整概括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包括领导和依靠力量、主要内容、立足点和奋斗精神、宏伟目标等几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也是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对这些重要成果,邓小平给予高度评价。1987年11月11日,党的十三大闭幕不久,他在会见朝鲜政务院总理李根模时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开始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和政策,到今年为止已经过了九年时间。九年来,发展比较顺利,你们也看到了,我们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这九年是搞对了,对过去做了一个很好总结。我认为这个报告是很好的报告,解答了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能够持久地延续下去。十三大报告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讲到了建国一百年时的经济发展战略,就是下个世纪中叶,二十一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将发展到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这个发展战略目标,在邓小平看来,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夹着尾巴做人,要谨慎,要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情。同年11月16日,他在会见日本客人时,介绍了党的十三大的2个特点:“一个是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坚定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另一个是更新了中央领导班子,保证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能够连续贯彻下去,并且加快步伐。”对于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他认为,如果从新中国成立起算,则要上百年时间,这是一项新事业,“我们要坚持建党几十年来最好时期的传统,就是要艰苦奋斗,谨慎办事,兢兢业业”,不断总结经验。此外,他还说党的十三大报告“是集体创作,集中了几千人的智慧,有许多内容并不是我提出来的。当然,其中也有我的看法和意见,但大部分是集体的意见”,“我是出了力的,但不只是我一个”,说不能把9年来的成绩都记到他一个人账上,过分夸大一个人的作用并不有利。对于党的十三大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邓小平是满意的。1988年5月18日,他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诺时说:“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决定,不仅要继续贯彻执行我们既定的方针政策,而且要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开放。我们相信,按照这些方针政策搞下去,会获得成功”,虽然不可能一帆风顺,还会有风险,“但我们必须走改革这条道路,有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不能停滞,停滞是没有出路的”。1988年5月19日,他再次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和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精神,都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三、坚持党的十三大路线方针不动摇

正当全国人民沿着党的十三大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奋勇前进时,1989年春夏之交,在极少数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的煽动下,发生了企图推翻共产党政权、改变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政治风波,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党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平定了风波,改革开放的航船继续前进。为了坚定信心,消除思想迷惑,邓小平反复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十三大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和国家工作正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89年5月31日,他在同两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坚定地说:“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国际国内都很关心这个问题。要继续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变。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都不能动。”同年6月9日,他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再次强调了这一问题。“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不对?两个基本点,即四个坚持和改革开放,是不是错了?我最近总在想这个问题。我们没有错。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错了没有?没有错。没有改革开放,怎么会有今天?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应该说我们上了一个台阶,尽管出现了通货膨胀等问题,但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要充分估计够。”以后怎么办?他说:“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除了个别语言有的需要变动一下,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都不变。”同年9月16日,他在会见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时,斩钉截铁地说:“中国在十年改革开放中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会改变。十三大制定的路线不能改变,谁改变谁垮台。”同年11月23日,他在会见坦桑尼亚客人时,强调了坚持党的十三大确定的战略布局。“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不会改变。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我们十年前就是这样提出的,十三大用这个语言把它概括起来。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什么威胁也吓不倒我们。”1989年政治风波后,国家大力整顿经济领域的问题;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讲话后,改革开放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邓小平谆谆告诫我们:“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他强调,“所以,军队、国家政权,都要维护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些政策”。“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

党的十三大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的这些论述无比精辟,无比正确,必须时刻牢记,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2011年7月1日,他又再次强调:“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就是对邓小平殷切期望的最好回答。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dengxiaoping/20221167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