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德国

巴赫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1日 阅读:886 评论:0

德国的音乐不是属于哪一个阶层,而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他们播种时唱歌,祷告时唱歌,作战时唱歌”。直到今天,德国音乐是出自德国人内心的。自从战士们唱着歌曲去东征,迄今为止已经一千年,在昨天的这场世界大战中,全体德国青年战士走到哪里唱到哪里。因此从这个民族的性格及历史中很容易看出,德国民族是一个既是战士又是音乐家的民族。

回望德国的历史,我们会容易发现,这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种种灾难迫使这个民族对现实社会深表绝望,而寄望于自己内心的文化创造,即在哲学、科学、艺术的王国中去追求真、善、美,这同时也铸就了德意志民族追求内心世界自由、寻找心灵家园的民族精神。从巴赫、贝多芬到勃拉姆斯再到瓦格纳,各个时期的德意志音乐家所创造的艺术高峰连绵不断,而这种精神则生生不息,贯穿了几个世纪。

“音乐之父”巴赫

1720年11月,即将百岁的、当时最负盛名的管风琴演奏家亚当斯·赖因肯(1623~1722年)经历了平生最大的一件乐事:第一次聆听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管风琴演奏。就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巴赫弹奏起来仿佛全身都施了魔法。

巴赫开始演奏时,教堂里一片寂静。一支简单的旋律慢慢在空间散开,先是单音,然后逐渐雄壮,逐渐丰满,好似穿越高山峡谷,一层层地在空中回旋上升,于是一座高耸的、鸣响的艺术建筑逐渐形成,将旋律的曲线与躯干抛入光线的明暗变幻之中,通过巧妙的和声技巧与旋律呈现出万千宝石的光芒,从而激发着听众的智慧与幻想。巴赫通过他那无尽的旋律变化讲述着尘世的黑暗与人生的短暂,讲述着痛苦与希望,那旋律与人一同哭泣、感知并给人以安慰,因为它深知信仰的力量,它能像太阳那救世之光一样最终穿破黑暗的云层。当最后的乐音停歇下来,老赖因肯仿佛满载着经验从一次漫长而又激动人心的旅行中归来。很长时间以来没有人能在管风琴中弹奏出这样的音乐了!他激动地将35岁的巴赫拥抱在怀里说道:“我本以为这门艺术已经死了,可我现在看到它在您那里充满着生机。”

1685年3月21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生于爱森纳赫,这是一个坐落在瓦尔特堡脚下的小城,1521年,马丁·路德曾在堡内将《圣经》译成了德文。这个地球的新公民不仅具有虔诚的路德派信徒勤劳、俭朴的作风,而且还具备非同寻常的音乐天赋。祖父法伊特·巴赫是磨坊主和面包师,因酷爱音乐,常伴着滚动的磨盘弹奏琉特琴以自娱。从那时起,巴赫家族便一直保持着音乐传统。这位业余音乐家的后裔作为唱诗班队长、管风琴师、城市笛手和宫廷乐师在图林根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并赢得了声望:在这里,“巴赫”是“音乐家”的同义词。

做宫廷乐师的父亲给幼小的约翰·塞巴斯蒂安上了音乐的第一课。双亲去世后,10岁的男孩迁到奥德鲁夫的大哥家中居住。大哥是一名管风琴师,承担起了向弟弟传授乐理知识的责任,并把他送到拉丁语学校学习。时光流逝,兄长家渐渐显得拥挤,因此小巴赫便于1700年前往吕内堡,进入米迦勒中学参加了学生合唱团以谋生。巴赫如饥似渴地博览宗教音乐曲谱,吕内堡的图书馆使他获益匪浅。他还长途跋涉到汉堡,亲聆当时的传奇人物赖因肯的演奏。

18岁时,巴赫被聘为阿恩施塔特的管风琴师,接着便前往著名管风琴师布克斯特胡德所在的吕贝克求学。当他重返阿恩施塔特时,遭到了教会的不少非难。他不仅超过了允许的假期整整三个月,更严重的是,他还用他那复杂的、即席演奏的赞美诗前奏曲“蛊惑”信徒。是小城阿恩施塔特容不下从吕贝克归来、视野开阔了的巴赫了吗?人们甚至指责他屡次同一位“陌生小姐”在唱诗班的厢楼上合奏管风琴。这指的是不久后即与他结了婚的他的远房表妹玛利亚·巴尔巴拉。巴赫告别了阿恩施塔特,在米尔豪森工作数月后,于1708年6月接受了魏玛宫廷的聘约。

比之教堂音乐,流行于当时世俗的、开明的宫廷氛围中的音乐使作曲家有了更大的施展才华的余地。魏玛时期对巴赫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事是:他接触到了科莱利、莱格兰茨、阿尔比诺尼及维瓦尔第的意大利协奏曲艺术。这种音乐完全不同于当时深受宗教影响的德国音乐。巴赫的风格古新相交,可以说是中世纪与新时期的伟大结合。他兼收并蓄,就像熔炉中的熔炼改造,使一切都有了新意,而且避免了平庸与肤浅。

与公爵日益激化的冲突迫使巴赫离开了魏玛。1717年,他作为宫廷乐长来到克滕,在此他找到了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多年以后他说他曾希望在那里度过终生。这是他所有职位中最“世俗化”的一个。这一时期也是他的多产阶段:他谱写了《勃兰登堡协奏曲》——他作品中最为壮丽、生动与欢快的一部。值得注意的是两部无伴奏弦乐组曲集,一为小提琴,一为大提琴。这两部极难弹奏,其难就难在巴赫让独奏乐器表现整个乐团的复调与多声部的合奏。通过双音和三重音演奏或巧妙的暗示,巴赫成功地造成了多声部的效果。

1720年夏,巴赫36岁的妻子玛利亚·巴尔巴拉猝然而逝,这一打击使巴赫痛苦不堪,于是再度产生了对宗教音乐的渴望。他打算换个环境,便在汉堡申请了一个同样自由的管风琴师的职位。

本文开头讲述的那次为赖因肯的演奏也是他竞争这一职位的试演。经过一年多的闭门创作,巴赫决定再婚,他娶了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莱娜·韦尔肯,他们幸福、多子的婚姻一直持续到他的逝世。1722年底,巴赫迁居莱比锡,任托马斯合唱团乐长‍‌‍‍‌‍‌‍‍‍‌‍‍‌‍‍‍‌‍‍‌‍‍‍‌‍‍‍‍‌‍‌‍‌‍‌‍‍‌‍‍‍‍‍‍‍‍‍‌‍‍‌‍‍‌‍‌‍‌‍。

在莱比锡的头几年里,宗教影响着新上任的乐长。他以为每个礼拜天及盛大节日创作完整的年度康塔塔(大合唱)为目标,就是说每年要创作大约60部,如此他做了5年之久。这意味着什么,可从流传下来的大约200部大合唱中看出。此外,巴赫还出于不同动机创作了一系列弥撒曲和清唱剧,其中最壮观的教堂乐曲是《马太受难曲》。当受难曲在1729年的耶稣受难日演奏之时,几乎没有任何反响,更不用提赞扬了。那天晚上巴赫静静地将总谱封藏起来,直到百年之后,门德尔松才再度上演了这部作品。

商城的居民对音乐的漠视使巴赫大失所望,他中止了每周的大合唱彩排。他对演出的条件越来越不满:资金不足、演奏员不够,歌唱家太少,不讲质量。为了让莱比锡的工作稍微令人愉快一些,他开始与大学音乐学院合演。这是一个由大学生组成的有才华的团体,他那好客的寓所总是面向一大群学生及友人。他赢得了萨克森选帝侯的赏识,在以后的几年中,他为选帝侯创作了很多作品。

1749年5月底,巴赫因患中风导致视力急剧衰退,然而,他仍不间断地致力于《赋格的艺术》的创作。手术之后,作曲家出乎意料地重见光明。他试图用听写的方式继续创作。他还在一支赋格曲中将自己的名字编织进去:四个音符B-A-C-H。1750年7月28日,巴赫因第二次中风逝世。

作为作曲家,巴赫对他身后的几代音乐家的影响很小。他虽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但他作品的浓度与复杂令人望而生畏,直到浪漫主义的19世纪才将巴赫的作品重新发掘出来。从此,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学子沐浴着巴赫的教育,巴赫风格也因之深入欧洲,并被后人誉为“欧洲音乐之父”。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deguo/202211294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