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德国

海涅的生平经历有哪些?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1日 阅读:164 评论:0

“激进诗人”海涅

海因里希·海涅1797年12月13日出生于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商人之家。中学毕业后先到法兰克福的一家银行当学徒,后来到汉堡,在叔父所罗门·海涅的银行任职。海涅真正的生活道路也便从这里开始。叔父富有的银行家身份也提高了侄子的身价,海涅逐步踏入了汉萨同盟社会。他倾心于叔叔的女儿阿玛丽,却难以打动姑娘的芳心,只从她那里赢得了一些友好的表示——比如一缕头发,感情丰富的海涅将其珍藏在贴身佩戴的锯齿形铁十字架中,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少女总是避开逐渐成长起来的诗人,而且还常拿他的诗作取笑。海因里希·海涅在这种不幸的恋爱中日渐成熟。

他的一位知己曾这样描述过这件事:我一开始就意识到了——后来海涅在进一步了解了我之后才向我倾诉——我们俩同受着一种病痛的折磨:我们吟唱着失望的少年之爱的挽歌,然而这种爱却难以泯灭!这失望的少年之爱一直埋藏在诗人心底。在叔父所罗门的资助下,海涅开始攻读法律。1819年,在波恩大学听了两个学期的课程之后,他又于1820年转学哥廷根,但不久就被迫离开了哥廷根大学,原因是他与一位同学发生争执,并接到了用手枪决斗的挑战。年轻的大学生的下一站是柏林,他在那里度过了两年时光直到1823年,其间,他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会贵妇人们举办的沙龙。在结束大学学业之前,海涅已创作了许多忧郁的诗歌,在文学上崭露头角,并完成了《哈尔茨山游记》——一本他在1824年漫游哈尔茨山之后创作的、洋溢着浪漫主义情调的散文集。他那不假修饰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浪游者与大自然水乳交融的情感。文中也对沿途所见的城镇及人物进行了描绘,还穿插有神话、传说,作为从外部景致向内心世界的自然过渡。一种亲切的生活情感自始至终影响着海涅的世界观,即便是阴暗沉郁的井下世界,在他笔下也显现出蔚蓝色和玫瑰色。

获得博士学位后的海涅,一开始在事业上一无所成。在汉堡开办律师事务所以及在慕尼黑任教授的希望化为泡影。诗人虽因多部诗作为世人瞩目,却无论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没能找到自己的归宿。他希望谋到一份比较保险的职业——最好是任国家公职且有所成就。然而海涅最后获得的却是他想也不曾想过的:生活没有留给他一个稳定的位置,却将整个世界抛在了他的脚下让他去征服‍‌‍‍‌‍‌‍‍‍‌‍‍‌‍‍‍‌‍‍‌‍‍‍‌‍‍‍‍‌‍‌‍‌‍‌‍‍‌‍‍‍‍‍‍‍‍‍‌‍‍‌‍‍‌‍‌‍‌‍。是的,他没能走上那条应由出身和学业所决定的人生之路,而是踏上了一条全新的、未经开辟因而充满着苦乐的道路。海涅这一时期浪迹各地,曾去过意大利、英国,在波茨坦工作过,并发表了诗、剧以及游记等作品。海涅曾这样评价过自己:“我是一个自由的奴隶。”

1831年5月,海因里希·海涅迁往巴黎并在那里定居。他做《汇报》和法国杂志的记者以维持生计。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的法国对海涅来说如同“自由者的麦加圣地”,他曾写过“我是剑,我是火焰!”这样激昂慷慨的诗句。而在故乡德国,海涅却寻不到如此的自由乐土。从此直至逝世,诗人一直居住在巴黎,并娶了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女店员玛蒂尔德·米拉为妻。

海涅的作品,那些谴责、抨击的言辞实在令人敬畏。这也是他用于战胜敌手的“武器”。19世纪40年代一件与此相关的事则表明:即使是近亲也躲不过他的攻击。仅靠写作艰苦度日的海涅,过去很长时间是靠外来资助生活的。由于他出身贫寒,曾屡次被汉堡有钱的亲戚拒之门外。叔父所罗门去世后,这种依赖关系便终止了。除给了他不多的一笔钱外,叔叔的遗嘱并未将他考虑在内。诗人因此大为恼火,于是挺身捍卫自己的权利,因为所罗门·海涅曾答应给他钱以供养老。遗产继承人卡尔·海涅却拒付此款,并要海涅保证以后不再攻击卡尔·海涅家庭中的任何成员。海因里希受到了极大羞辱便制造了轰动一时的诉讼案:他要利用报纸和撰写回忆录等方式将汉堡家族送上法庭。勃然大怒的诗人威胁道:“我笔即我剑!”不久之后,海涅重病不起。固执的亲戚们这才作了让步,按所罗门生前的意愿付给了他养老金。

海涅满怀激情地为自由与博爱战斗,为德、法报刊撰写激昂、热烈的文字,于是惹恼了德国统治者,从1835年起,整个德国禁止发表、出版他的作品。特别是在《法兰西现状》一书的前言中,海涅对普鲁士达官显贵们的抨击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值得注意的是,1835年法国政府答应给予海涅一笔国家退休金,自此,海涅的“政治生涯”便告终结,而这笔退休金是由海涅一度猛烈抨击过的罗思柴尔德国际银行帮助促成的。《奥格斯堡汇报》后来曾就此事攻击海涅,说他可能不是因为他所写的而是因为他没有写的才得到了这笔钱。海涅自己倒是从不否认,为了钱的缘故不得不维护法兰西的利益。

诗人海涅著有四部内容丰富、文字优美的诗集,它们是:《歌集》、《新诗集》、《罗曼采罗》和《1853年至1854年的诗》,此外还有两部长诗:《阿塔·特罗尔,一个仲夏夜之梦》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海涅的散文作品也与众不同。它们是熔政论、文学与哲学于一炉的论战檄文,是时事杂感、游记、自传及战斗传单。他内容广博的散文作品往往是虚实相间的。比如在19世纪30至40年代写作的有关法国的报道中,人们简直很难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虚构。

海涅总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带来影响和效应。他传达的信息总是将读者也包括在内,因而便具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与其他许多诗人一样,海涅对“美”大加颂扬,但同时也指出它毫无社会效用。他曾这样评论歌德:“歌德的伟大作品……装扮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好比精美的雕像装点了花园一样,但它们毕竟是雕像。人们可以热恋它们,而它们却结不出硕果来……”

海因里希·海涅试图架起一座桥梁,力求既能满足美与艺术的要求,又能扩大其影响。他为报章杂志撰写的文章并未严格地与诗区分开来,因此也曾遭到过非难。奥地利评论家卡尔·克劳斯就曾责备海涅将艺术出卖给了新闻。值得注意的是,海涅长期受到的严酷指责全部来自德语国家,而不是来自欧洲或世界的其他地方。比如在中国、日本和拉丁美洲等国,海涅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在那些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摆脱了封建统治束缚,民主文化的结晶在与保守传统势力的抗衡中逐渐形成的地方,海涅常常是人们尊崇的榜样。

从1848年春天起,海涅全身瘫痪,双目几近失明,终日被“囚禁”在“床褥墓穴”中,但诗人并未中止诗歌创作。8年之后的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deguo/202211293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