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德国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人物生平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1日 阅读:153 评论:0

“精神病诗人”荷尔德林

1770年,哲学家黑格尔、作曲家贝多芬降临人世,同年,在内卡河畔,一个名叫劳芬的小城,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也来到人间。荷尔德林幼年丧父,母亲的意愿是让他去当牧师。18岁那年,他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其间与后来成了著名哲学家的谢林和黑格尔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曾给这位年轻的神学院大学生和他的朋友们留下了深刻而久远的印象。在萨勒河畔的耶拿城,荷尔德林又结识了才华横溢的诗人席勒,并就读于哲学家费希特教授门下。这时,他决定放弃神职,做一名自由诗人。

他选择了不被人们重视的家庭教师职业以谋生计。业余时间,他创作赞美诗和歌曲,歌唱自由、友情和美,同时,还跟朋友谢林、黑格尔一起探讨康德与费希特的先验哲学。他们共同起草了一份哲学宣言,该宣言见于黑格尔的手稿,今天仍被称为“德国哲学最古老的体系纲领”。

在大学学业结束后的1796年,荷尔德林来到法兰克福,在一个富有的银行家家里担任家庭教师。其间,他爱上了银行家的妻子苏塞特·戈塔,并得到了她的爱情。在他的诗作中,他把她歌颂为“迪奥蒂玛”。当他们的艳情被发现后,为避丑闻,荷尔德林不得不离开法兰克福。荷尔德林耗用多年时间创作的小说《许泊里翁》发表于1797年,两年后,小说以两卷本的形式出版。然而荷尔德林在世时,小说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在这部作品中,诗人描写了他对“迪奥蒂玛”的不幸爱情,以及他对德国政治解放的希望的破灭。小说宣告了他作为诗人的自我理解。

继小说《许泊里翁》之后,荷尔德林又创作了悲剧《恩培多克勒之死》。在这部未完成的悲剧中,荷尔德林描写了古希腊自然哲学家、革命家、诗人恩培多克勒的命运,借以表现自己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传说恩培多克勒投身埃特那山火山口,为他的人民作出了牺牲。荷尔德林试图以此为题材创造一个悲剧形象,但却没能找到一种有效的形式。在创作该剧的过程中,他又重新研究起哲学问题,想为自己的诗歌创作寻到一种理论,他的哲学主张为要战胜主观唯心主义的他指明了道路。

荷尔德林热爱古希腊的诗歌,其间,他超越了文学上的古典主义,并对古希腊文化从历史哲学的角度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他开始翻译古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诗歌和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并在翻译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诗歌语言。他还仿照古希腊那些伟大、辉煌的颂歌、挽歌以及圣歌的形式,创作了许多诗歌作品,如颂歌《为祖国而死》、《海德堡》、《内卡河》、《诗人使命》,挽歌《漫游者》、《为迪奥蒂玛叹惜》及《面包与酒》等。

1802年,荷尔德林前往法国的波尔多,为了在那里谋一个家庭教师的差事,硬是徒步穿越了整个法国。不过,同一年的5月他就返回了德国,6月他已经有了精神失常的明显前兆。与此同时,他的情人苏塞特·戈塔也离开了人世‍‌‍‍‌‍‌‍‍‍‌‍‍‌‍‍‍‌‍‍‌‍‍‍‌‍‍‍‍‌‍‌‍‌‍‌‍‍‌‍‍‍‍‍‍‍‍‍‌‍‍‌‍‍‌‍‌‍‌‍。从那时起,他的一些熟人便视他为精神病患者。然而,荷尔德林却在此时写下了许多自己称之为“圣歌”的不朽诗篇,可惜这些诗歌很少能够发表。他创作态度认真,对每首诗都精心雕琢,反复修改。其中著名的诗篇有《和平庆典》、《莱茵河》、《帕特摩斯岛》、《伊斯特尔》和《纪念》等。也有些诗没有写完,只留下了难以辨认的草稿,如《谟涅摩绪涅》(缪斯之母,记忆女神)和《独生子》等。

经友人辛克莱介绍,1804年,荷尔德林在霍姆堡城谋到了一个图书馆员的位置,终使生活有了经济上的保证。但第二年,他便与辛克莱一起陷进了一桩公案,当局怀疑他们参与了反对符腾堡邦国选帝侯的图谋。他的精神状态日益恶化,并于1806年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出院后,他在图宾根的一个木匠家接受护理,在那里,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他度过了近40年的岁月,直至1843年逝世。

特别是因有“精神病诗人”之名,其命运自然使许多青年浪漫主义诗人浮想联翩,荷尔德林最终成了当地的著名人物。他耐心地、极客气地接待好奇的来访者,有时还依客人的请求即兴赋诗。这些诗谜一般费解,其中一些流传至今,被称之为“最后的诗”。

荷尔德林身患精神疾病后的许多诗作,在很长的时间内都被人看成是他神经错乱的呓语,晦涩难解。同时代的伟大诗人,不管是克莱斯特还是海涅,根本就不知道荷尔德林这个名字;喜欢并尊崇荷尔德林的大诗人席勒,也低估了他的诗歌天赋;歌德呢,甚至讽刺他是“自命不凡的毛头小子”。

直至100年之后,人们才渐渐发现了荷尔德林在德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及其诗歌独特的美。在19世纪,只有哲学家尼采等少数几个人真正意识到了荷尔德林的诗歌品位。直到20世纪,在青年哲学家诺伯特·冯·海林格拉特尝试着系统地“破译”了荷尔德林的手稿,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之后,才使他生前未能发表的许多辉煌诗作重见天日,人们也才认识到他的真正价值。他的诗歌成了特拉克尔、里尔克、策兰等一些后世诗人效仿的样板,同时,也影响到哲学家本雅明及海德格尔。荷尔德林的作品曾被人利用,其革命的诗歌曾遭民族主义者曲解,并在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战地版”刊行,陪伴着士兵们走向战场。

对荷尔德林艰深多义的作品作哲学、文学甚至语文学方面的探讨,常常引起学者们的激烈争论。今天,他的诗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其原来的主题就是语言自身的命运。他发表于精神分裂症发病前夕的一首题为《生命的一半》的诗,也许是最有代表性的。诗中写到:

把结满黄梨

开满野玫瑰的

田野挂进湖里,

优雅的天鹅,

热烈亲吻,

它们把头探进

圣洁平静的湖水。

天哪,如果

冬天来临,我到哪里去找

鲜花,阳光

和尘世之影?

墙,无言而冷静地

站在那里,风中

旗帜在瑟瑟发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deguo/202211293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