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德国

伟大诗人歌德的生平介绍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1日 阅读:247 评论:0

提起欧洲文学,就不能不提德国文学,德国文学是欧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意志哲学大师所表现出来的非凡的理性、缜密和深刻相对应,德国各时代的文学大师们用他们的如椽巨笔,写出了人类心灵深处丰富的情感与崇高的追求。大师们的文学创作为人类文学史留下了丰盛而灿烂的一笔!

德国文学巨匠歌德。

一个钟头有60分钟,一天就超过了1000分钟。明白这个道理后,就知道人可作出多少贡献。

——歌德

歌德是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德国文学史上狂飙突进运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个阶段,是德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作家。歌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无须多言,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都特别喜欢他的著作外,列宁在流放时携带的仅有的两部文学作品中,就有一部是《浮士德》。哲学家谢林说:“歌德活着的时候,德国就不是孤苦伶仃的、不是一贫如洗的,尽管它虚弱、破碎,它精神上依然是伟大的、富有的和坚强的。”

歌德1749年8月28日诞生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是位法学家。在这个大都市的环境中,歌德借助历史遗迹了解了德国历史。中世纪的法兰克福一直是帝王加冕的地方。在歌德时代,人们还能找到法兰克福中世纪的荣光。父亲的教导,母亲讲述的童话故事,使歌德产生了一种对于德国以及欧洲古典文化的深厚情感。

7岁那年,歌德写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歌,是献给自己的祖父、祖母的。这首诗深受巴洛克文学传统的影响。5年以后,歌德在新年之际创作的独具风格的诗作,已经摆脱了这种影响。12岁的歌德从这时起开始学习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和英语。

歌德为古老的民间故事和傀儡戏《浮士德博士》深深地打动了。在法国占领法兰克福的日子里,他得以同父亲一起去观看法国戏剧。按照父亲的意愿,歌德16岁时前往莱比锡学习法律,但比法律更使他入迷的却是文学与造型艺术课程。歌德在莱比锡期间创作的诗歌多受希腊抒情诗人阿那克里翁(约公元前582~前485年)的影响。

当今的许多歌德批评家们认为这些作品十分老成、早熟并且虚假。由于当时社会深受老成持重的人们的影响,全部的洛可可语言不可能体现青春的风采。三年后,歌德不得不因一场重病而中途辍学。返回法兰克福后,他致力于16世纪神秘主义和自然哲学的研究,其中的影响可在其主要著作《浮士德》的初稿中找到。

歌德接受了启蒙思想,弗里德里希·席勒以及高特荷德·艾弗莱姆·莱辛也同属这一运动的发起者。启蒙运动中,以民间艺术传统中强大的情感力量为标志的这一时期,文学史上称为“狂飙突进时代”。就在这文学产生剧变之时歌德结识了塞森海姆一位牧师的女儿、妩媚动人的弗莉德里克·布里翁小姐。他爱上了这位少女并常常从斯特拉斯堡骑马前往塞森海姆。他对她的一往情深在本文开头提到过的《五月之歌》中表露无遗。他赞美大自然,赞美山水和天气之美是为了能欢呼:

啊,姑娘,姑娘,

我多么爱你!

你多么爱我!

你的眼睛闪闪发光!

我爱你,

用热血满腔。

你给了我青春,

勇气和欢畅。

你是这般的爱我,

幸福将永伴你;

你跳起舞来,

我以新歌伴唱。

弗莉德里克却未能永远幸福。这些歌德写给她的、后来以《塞森海姆之歌》而著名的诗是两位年轻人深挚爱情的见证。使歌德心碎的是弗莉德里克与他的分手。他向他的女友诉说,他的灵魂就像“教堂塔尖上的小风信鸡”。歌德感到自己被弗莉德里克弃置一边就像那只被风吹转的风信鸡。这段爱情泯灭了他创新的激情。他决定抛却爱情,以狂飙突进之精神全力“拯救他的思想发展”。

歌德的塞森海姆诗歌是真挚心灵感受的抒发。莱比锡作品中的矫揉造作已荡然无存。只有某些词汇与素材尚与阿那克里翁相关,例如一只小花环、一束小花、一阵微风或一根绸带‍‌‍‍‌‍‌‍‍‍‌‍‍‌‍‍‍‌‍‍‌‍‍‍‌‍‍‍‍‌‍‌‍‌‍‌‍‍‌‍‍‍‍‍‍‍‍‍‌‍‍‌‍‍‌‍‌‍‌‍。由阿那克里翁过渡到民歌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变。阿那克里翁诗派讲求的文学布局是:铺垫高潮,有意识地表现殷勤与欲望,只反映一种特定社会阶层的关系;而狂飙突进文学描绘的却是凭借直觉的联想、情绪与歌唱、爱情与内心,特别是表现质朴而又多情的人。

此后,歌德便生活在法兰克福和距法兰克福80公里的韦茨拉尔。这期间他创作了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话剧《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表现的是1525年前后,史有其人的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在农民战争中站在农民一边反抗骑士和王公贵族的故事。这一剧作连同《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的开头章节是歌德狂飙突进时期的杰作。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探讨了爱情的苦闷与自杀问题。情节基于歌德朋友中的一个真实故事。这部作品产生于歌德几近自杀的一次个人危机当中。

这本书在青年中产生的影响非同小可。歌德借“维特”抒发了千万人的内心情感,许多年轻人因被那故事深深打动以致寻求自杀,同时它也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过程。正因如此,小说出版不久就被翻译成了几乎所有的欧洲文字。

1775年11月,歌德前往魏玛并在那里定居。早在法兰克福时,他已开始了诗剧《浮士德》的写作。歌德在意大利之行(1786~1788年)中再度思考这一主题,并在友人席勒的倡议下重新着手这项工作。1808年,他发表了作品的第一部。学者浮士德与其恋人、少女葛丽卿的悲剧显然可以从歌德同弗莉德里克·布里翁的破碎关系中找到依据。葛丽卿是一位纯真、温柔的少女,她受到知识分子与怀疑者浮士德的崇拜,他们堕入情网。一个平民出身的普通少女,葛丽卿倾心于浮士德是违背社会常规的。浮士德渴望探索科学的真谛,并将灵魂交付与魔鬼作为成就的抵押……

在《浮士德》中又一次展现了由邪恶导致的理智同一名纯真少女简朴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浮士德》被看作是成熟诗人的成熟之作。如果不考虑早期的、只以片断出现在《浮士德》终稿中的那些部分,那么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狂飙突进的风格,而在文学上归属古典主义。

到魏玛后,歌德在萨克森—魏玛卡尔·奥古斯特公爵的宫廷中任职达10年之久,颇有学识的宫女夏绿蒂·冯·施泰因成了对他影响甚深的女友。

这一时期,诗人还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他发现了耳内听小骨及其功能。就自己的发现诗人撰写了论文,并带来了科学上的重大进展。其主要论文有《关于人的颌间骨》、《植物的变态》以及《色彩学》等。

不同于《浮士德》的第一部,歌德晚年所作的《浮士德》第二部晦涩难懂。歌德将读者带入书中数不胜数的场景、时代与象征中。浮士德不懈地追求着,总是不知满足地游历列国与时代。然而所有艺术与美的完成都不能使其满意。因而他转向善良与道德。在造福人民、牺牲自我的工作中,这位孜孜不倦的老者发现了人类最崇高的终身使命。当《浮士德》第二部完稿时,歌德感到他完成了毕生的巨著。

经历了短期的病痛之后,诗人于1832年3月22日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魏玛的公侯陵墓中,与友人弗里德里希.·席勒和卡尔·奥古斯特公爵为邻。歌德的艺术声名传扬至今,他影响了德国乃至别国一代又一代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们,被公认为德国最伟大的作家和世界文学巨匠。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deguo/202211293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