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海德格尔。
马丁·海德格尔也许是20世纪德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他所代表的哲学与大学模式恐怕是再也没有了,这位不同寻常的德国教授在他那独特的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中浮浮沉沉。在其多达百卷的著作中,大部分是他课堂上的讲稿和所作的学术报告,而这种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变成铅字的专题性论著并非海德格尔个人之本愿。海德格尔的特殊成就在于将哲学思想从传统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同时又使传统摆脱僵化,并使其得到新生。20世纪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中有好几个都是他的学生。
海德格尔1889年9月26日出生于梅斯基尔希。父亲是当时占少数的天主教教会的一名神职人员。儿子的才华很早就被父亲发现,通过牧师的推荐与帮助,海德格尔得到了一笔奖学金,从而有机会进大学学习神学。直到20岁,神学一直占据着海德格尔生活的全部领域,但后来他的思想却出现了危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这位24岁的青年决定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几年之后,海德格尔获得了教授资格,并在埃德蒙特·胡塞尔的影响与帮助下开始从事教学工作。从一开始他便左右了当时的论坛,许多后来成为名家的青年因仰慕这位年轻教师之名而来到弗赖堡。人们在这里进行的是真实的哲学探讨而非枯燥的评论与经典的罗列,这便是与海德格尔之名联系在一起的希望。
20年代初,海德格尔应马堡大学之邀赴任副教授之职。他把这一时期只当作重返弗赖堡的过渡阶段。在马堡,海德格尔总感觉自己不像是在家里。1926年海德格尔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转折:埃德蒙特·胡塞尔即将退休。海德格尔得到暗示,如果发表一部在公众中有影响的著作,那么成为老师继任者的道路便畅通无阻了。自授课以来,海德格尔还未发表过任何作品,他感觉现在是时候了。在黑森林的小屋中他离群索居,短期内便写出了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当论文在胡塞尔编辑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上发表时,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更在哲学界引起反响:有人崇拜得五体投地;也有人粗暴地认为不值一提。海德格尔由此顺利地成为了胡塞尔的接班人。
《存在与时间》是一部很难理解的著作。一方面是由于主题本身,另一方面是因为海德格尔本人对于专题性论著表达形式的反感,该书的意图是要搞清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多年之后出版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通常被认为是《存在与时间》的第二部。这部著作虽然还是难于理解,却比较容易被人接受了。在海德格尔百岁诞辰之际,他的著作《论事》出版,其中收集了1938年以前写出的对《存在与时间》做重要补充的文章。
《存在与时间》的议题是重新论证存在的学说——本体论。海德格尔认为,在此之前这方面的状况是令人悲哀的。海德格尔从头开始:他重新提出了存在与存在意义的问题。他还在研讨中引入了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至今仍以或多或少的纯形式决定着哲学讨论。不久,他的哲学便同自克尔恺郭尔(1813~1855年)以来的时髦词汇“存在主义”相提并论了。
1933年,海德格尔出任弗赖堡大学校长,因此写下了他一生中最不光彩的一页。这位最著名的大学教授是被一群纳粹教授推上这个引人注目的位置的。从他的就职演说《德国大学的自我肯定》中可见他当时的亲纳粹主义态度。
他的哲学中是否存在纳粹主义倾向,哲人海德格尔的政治意识是否与其著作毫不相干,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就海德格尔其人也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人们是否能将作者与他的作品分开?是否可以完全脱离海德格尔的生平履历来阅读《存在与时间》?对此至今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思想与暴政毕竟不能同行,海德格尔的生平至少可以提供这样的一种启示:压迫导致反抗,纯粹意义上的思想自身也陷入了这样的矛盾。海德格尔在法西斯主义的最后几年也感受到了这一点。无法遏制的纳粹杀人机器几乎夺去他两个儿子的生命,这或许给了他致命的一击。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的课堂上,他的话语里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反对纳粹的言词。
第三帝国灭亡之后,海德格尔在公共场合对其是否有罪保持缄默。他批判人类不受制约的技术导致自我毁灭的趋势,并继续探讨一个早在《存在与时间》中就已提出的问题:对于能够导致灾难的“存在的遗忘”的批判。对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和奥地利表现主义诗人特拉克尔诗歌创作的研究,也标志着海德格尔观点的转变。最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关海德格尔诗论意义的文章。也许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不提及海德格尔便不能谈论诗人荷尔德林和特拉克尔(他的诗歌影响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德语诗人)。
海德格尔的重大成就之一是他对尼采的评价,他给予尼采在哲学中无与伦比的位置。1945年以后,人们能在德国毫无偏见地评价尼采或许应归功于海德格尔。尤其在法国,尼采的声望之高,使德国人都感到惊讶。而这也正是海德格尔努力的结果。
从海德格尔晚年的照片上,人们看到的是一位对自己似乎还算满意的老者。尽管法西斯主义玷污了他的名望,德国哲学界曾掀起一场反对“海德格尔主义”的运动,但是,一般来说,人们还是不得不去探讨海德格尔的哲学,即使是持批判、拒绝的态度。今天几乎没有一位哲学家可以避谈海德格尔。人们发现,近年来的一些运动竟与海德格尔的晚期著作有关,在谈及人类与其生存空间时也总免不了回溯到海德格尔。
1976年5月26日,海德格尔逝世于他的住地托特瑙伯格。他人死了,但影响并未就此而止,他的作品全集一版再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deguo/202211185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