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瓷器

督陶官与官窑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0月27日 阅读:447 评论:0

督陶官与官窑

清代从康熙朝开始,朝廷采取指派督陶官的方式管理景德镇御器生产。督陶官即清政府任命的管理陶政的官员,大多由皇帝亲自选派。他们或驻镇,或遥领,但都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清代的官窑也多以督陶官的姓氏命名,著名的有康熙年间的臧窑、郎窑,雍正年间的年窑,雍正、乾隆年间的唐窑等。

臧窑指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二十七年臧应选(1650-1688)奉旨督造的官窑。它开创了以督陶官姓氏称窑的先例。光绪《江西通志·陶政》卷九十三载:“十九年九月,奉旨烧造御器,令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司郎中臧应选、笔帖式车尔德,于二十年二月驻厂督造。”另据《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记载:“(康熙)二十七年,奏准停止江西烧造瓷器。”这段时间,景德镇的官窑瓷器由臧应选负责督造,因此习惯上称为“臧窑”。《景德镇陶录》“康熙年臧窑”条曰:“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其浇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者亦美。”可见臧窑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各种单色釉品种上。从传世康熙官窑瓷器看,除了这里所说的鳝鱼黄、黄斑点外,其他品种都能印证。臧窑代表了康熙前期景德镇瓷器的烧造水平。

郎窑因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兼理景德镇官窑而得名。郎廷极(1663-1715),字紫垣,又作紫衡,号北轩,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目前已知有关郎窑的记载,最早见于康熙五十四年刊刻的刘廷玑撰《在园杂志》一书:“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此摹成窑,釉水颜色、桔皮骔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与郎廷极同时代人许谨斋诗稿中有“比视成宣欲乱真”句。由此可知,郎窑主要是模仿明代宣德、成化窑瓷器。由于宣德官窑是以青花、祭红、祭青、甜白为胜,成化官窑是以青花、斗彩著称,因此,郎窑的主要成就亦应体现在这些方面。郎窑代表了康熙晚期景德镇瓷器的烧造水平。

熊窑《在园杂志》提到“熊窑”。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十一日,圆明园送来……熊窑双管扁瓶一件、熊窑梅桩笔架一件、熊窑小双管瓶二件、熊窑海棠式洗一件……熊窑冰裂纹圆笔洗一件。”又“乾隆三年(1738年)八月初八日,太监胡世杰交熊窑笔捵一件。传旨:照此笔捵尺寸大小,着唐英照样烧造青花白地御用笔捵一件。”但熊氏究竟为何人,传世品中哪些是熊窑产品,目前还无法肯定。

年窑因雍正四年督理淮安板闸关税务的年希尧(?-1738)兼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而得名。《景德镇陶录》“雍正年年窑”条曰:“厂器也。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尧管镇厂窑务,选料奉造,极其精雅。驻厂协理官每月于初二、十六两期,解送色样,至关呈请,岁领关帑。琢器多卵色,圆类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雍正官窑瓷器,仿古创新,成就很大,但把这些功劳都归于年希尧是不符合事实的。因唐英于雍正六年即以内务府员外郎的身份,进驻景德镇御窑厂署,充驻厂协理官。虽然总理窑务的是年希尧,但年希尧不驻在景德镇,只是每年春、秋两次巡视窑厂,平时的一切烧造事宜,均由唐英主持。

唐窑习惯上所称的唐窑是指唐英于乾隆二年(1737年)至乾隆二十一年所督造的景德镇官窑。唐英于雍正六年(1728年)即驻厂协理窑务。乾隆四年唐英在所作《瓷务事宜示谕稿·序》中说:“予于雍正六年奉差督陶江右,陶固细事,但为有生所未见,而料物、火候与五行丹汞同其功,兼之摹古酌今,侈弇崇庳之式,茫然不晓,日唯诺于工匠之意旨惴惴焉,惟辱命误公之是惧。用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向之唯诺于工匠意旨者,今可出其意旨唯诺夫工匠矣。因于泥土、釉料、坯胎、窑火诸务,研究探讨往往得心应手。”《景德镇陶录》“乾隆年唐窑”条曰:“厂器也。内务府员外郎唐英督造者。……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具精莹纯全。又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乌金、黑地白花、黑地描金、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坯体厚薄惟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这里所列举的品种,在唐英所作《陶成纪事》中都有记载,说明这些成就在雍正年间已经取得。从传世品看,景德镇瓷业发展至雍正、乾隆时,确实已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而达到顶峰。

唐英在精通制瓷工艺的基础上,还对工作中的经验加以总结。雍正十三年,唐英撰写了《陶成纪事》,对当时景德镇仿古创新的釉彩品种作了全面总结。乾隆八年,唐英奉旨编纂《陶冶图编次》凡二十则,图册由其本人撰写说明,由宫廷书画家孙祜、周鲲、丁观鹏绘画,戴临书写文字,图文并茂,从“采石制泥”、“淘练泥土”,到“束草装桶”、“祀神守愿”,对瓷器的生产工序作了科学形象的记载。这两部专著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ciqi/2022102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