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传奇故事

张子渊为民请命(原文_注释_赏析)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6日 阅读:324 评论:0

清代康熙年间,赣榆地区年景不好,经常闹饥荒。每年眼巴巴地看见将要收成的庄稼,却总会出现意外,不是庄稼旱得穗小粒瘪,就是被突如其来的蝗虫咬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蝗虫造孽,庄稼失收,往往会造成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悲剧。
 有一年,青口地区又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当时的知县王甲士一意孤行,有眼无珠,对灾区灾民五花八门的官税不但不减,反而有增,害得千家万户的灾民叫苦连天,走投无路。他们一根肠子闲半截,连草根都刨尽了,树皮都吃光了,哪家还有什么钱粮去缴那些敲骨吸髓的官税呢? 更让灾民难以忍受的是,那些下乡催粮逼税的官差心黑手辣,百般勒索,讨要的小费往往比正税还要多,让灾民雪上加霜,不堪重负。有的人万般无奈,只好外出乞讨,流落他乡。
 这年夏天,张城子村有一位在东海县教书的秀才,回乡探家时,目睹了家乡父老这凄凉悲惨的一幕,不由得暗吃一惊,焦急万分。这位教书的秀才,姓张名涵,字子渊。张子渊才华出众,满腹经纶,工诗书,擅丹青,是一位深受家乡人尊重的才子。乡亲们夸他有贵人之相,状元之才,前途无量。张子渊童年时就与众不同,他有一支生花妙笔,画龙画虎一挥而就,笔法出神入化,令人称奇。他每天上学时,都要经过波光粼粼的青口河。青口河虽然不深,但是过河时需要脱袜、脱鞋、卷裤脚,十分麻烦,但每天张子渊走近青口河时,河边上就会有一位白胡子老翁在等他,驮他过河。笑呵呵的白胡子老翁把张子渊驮到青口河对岸之后,就突然不见了。原来,甘愿驮张子渊过河的白胡子老翁,是青口河里一只修炼多年、行善助人的老鼋。
 张子渊目睹家乡父老的悲惨遭遇,气得两眼冒火,愤愤不平。他左右权衡,再三思虑,决心挺身而出,为民请命,向知县王大人详陈灾情,祈望王大人能网开一面,减捐减税,给家乡的灾民一条生路。事不宜迟,灾不容缓。张子渊把村上德高望重的老人和与自己肝胆相照的好友、同年秀才王子善、李汤正请来,同商共议,寻找一个对抗官税的办法。被请来的人群情激昂,大家不谋而合。张子渊说:“只要大家齐心,官府也奈何不得,法不责众。如果官府追查下来,我张子渊一人承担。”
 于是,张子渊写了一道呈子,派人送到县衙。知县王大人一看呈子,黄脸一沉,勃然大怒:“好一个秀才张子渊,他竟敢存心与官府作对,挑动灾民抗税,真是目无王法!”王知县一面行文上报,请上司革除张子渊的秀才功名,一面命令拘人,把张子渊抓到县衙问罪。
 大堂上,王知县一见双眉飞扬、一身正气的张子渊,不由得吃了一惊。他故作镇定地喝道:“张子渊,你煽动民众抗税,与官府作对,该当何罪?”
 张子渊斜了王甲士一眼,冷冷地说:“我为民请命,陈述灾情,有何罪过? 我倒要问问王大人,你身为父母官,却见灾不救,反而在大灾之年加收官税,究竟是何居心?”
 “哼,张子渊,你不要年轻气盛,自毁前程!”
 “王大人,你也不要一手遮天,瞒上欺下,官逼民反!”
 王知县见张子渊伶牙俐齿,难以压服,只好甩袖退堂,草草收场,把张子渊押进大牢候审。
 王知县枪打出头鸟、关押张子渊的粗暴之举,激起了张城子村和青口地区灾民的极大义愤,对身陷囹圄的张秀才万分牵挂。愤怒的灾民一呼百应,很快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抗税队伍。大家一边高呼抗税自救的口号,一边举起扁担、锄头、扬场锨将县城团团围住,立逼王知县赶快放了张秀才,减免官税。
 一连几天,围困县城的灾民越聚越多,抗税的风潮越闹越大。躲在县城城门楼上的王知县,看到县城周围黑压压的抗税灾民,不由得心慌意乱,又恨又怕,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突然,老奸巨猾的王知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匆匆下楼,赶回县衙写了一封密信交给一位老吏,吩咐他将密信藏在水桶底下,扮成出城挑水的老农,寻机出城,向海州知府求援,速派官兵解救县衙被灾民围困之急。
 当天深夜,海州知府派来的大批官兵,同赣马城里的兵丁一同出击,内外夹攻,一举赶散了围困县衙的灾民,平息了这场因抗税而引起的动乱。张子渊则被宣判以煽动民众抗税、图谋造反的罪名,充军十年,流放新疆。
 张子渊充军上路前一天,被公差带到张城子村与家人告别。那天,已临近腊月辞灶。因为官限不能更改,上路不准拖延,所以张家人合议后,决定提前辞灶,既为张子渊充军送行,也为让他与家人过一个小年。那一天,正是腊月二十二日。从那以后,张城子村张姓人家就把辞灶之日定在腊月二十二日,来纪念张子渊敢作敢为、为民请命的壮举。
 


 

家人与张子渊告别


 有一位大臣很同情张子渊的不幸遭遇,有意为其开脱。在张子渊将要发配新疆的前夕,那位大臣向刑部谏言:可将张子渊流放到秦山岛。秦山岛四面环水,气候反常,蚊子奇大又凶又狠,犯人想活活不成,想跑跑不了,是囚禁犯人的首选之地。事实上,秦山岛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离张子渊老家张城子村仅有三十里远。那位善良的老臣想让张子渊充军不离故土,离家不离家人,好有个照应。当时,官府还派来一位监役官考察。那位监役官站在黄海边,远远地看见海滩上忽啦啦地飞起一群长喙尖尖的蟹郎(俗称钩鹰,一种海鸟)时,还信以为真,误认为秦山岛上还真有那么大那么凶狠的蚊子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位老臣的心意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事情败露,张子渊还是按原判执行,被流放到新疆。
 张子渊在充军的路上,走得又累又饿,饿得头昏眼花,少气无力,一步挪不到四指,一下子歪倒在野草萋萋的路边。这时,一位牧童看见张子渊饿得可怜,就把自己带的一份干粮送给他充饥。张子渊吃过牧童干粮,又喝过牧童捎带的井水,就有了精神,恢复了元气。为感谢这位素不相识的牧童,张子渊打开行囊,掏出画笔,为牧童画了一幅画。画上画了一棵青枝绿叶的黄豆,黄豆叶上还画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叫乖子(蝈蝈),似乎只要那只叫乖子翅膀轻轻地一弹,就能弹出清脆动听的叫声。张子渊左手扶枷,右手指着画,笑眯眯地对牧童说:“好孩子,你要记住,晴天亮日叫乖子就会站在豆叶子上,阴天有雨叫乖子就会躲在豆叶子底下。切记! 切记!”说罢,张子渊随着官差继续赶路去了。
 从那以后,牧童每天早晨要去放牛时,就先看一看画上的那只蝈蝈,看它站在黄豆叶子上,还是藏在黄豆叶子底下,屡试不爽,百无一失,省去了天天都要带蓑衣的麻烦。
 一路风餐露宿,长途跋涉,张子渊与公差终于走进新疆天山地界。封疆大将军年羹尧得知赣榆县衙送来一位多才多艺的秀才,一心想会一会这位远道而来的丹青圣手,有意求得一幅张子渊的字画,但此时的张子渊已对大清朝廷心灰意冷,积怨成仇,哪里还有什么心思为他泼墨作画? 当张子渊应邀走进大将军年羹尧的中军大帐,瞥见大将军一脸诚意时,他又略有宽慰。一番寒暄过后,张子渊蘸饱画笔,在年羹尧大将军展开的宣纸上唰唰唰连挥三笔,就昂然辞别而去。
 这是一幅什么画呢? 年羹尧抬头看了看张子渊远去的背影,又瞅了瞅他在宣纸上的涂鸦,一头雾水,莫名其妙。但是到了晚上,年羹尧再次打开张子渊的画卷一看,不由得笑逐颜开,大喜过望:画面上一道天河,缥缥缈缈浩浩荡荡,天河两岸,繁星如豆,密密麻麻,闪闪烁烁,天河里似有清流汩汩流淌。此真乃奇境奇景,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十年后,张子渊役满回乡,乡里乡亲闻讯赶来,嘘寒问暖,情真意切,大家都为张秀才蒙冤落难而愤愤不平,扼腕叹息。
 第二天,青口镇的一位秀才来拜访张子渊时,送来一幅为张子渊充军前画的画像。这幅神态毕肖的画像,让张子渊感动得泪光闪闪,唏嘘不已。他对这位秀才鞠一躬,才伸出双手笑纳,略一沉思便笔走龙蛇,在画像上题上五言绝句两首,直抒心中的悲怆:
 

犯禁应能武,伤时幸年轻。
 骊山役罢后,远害友麋群。
 赋质空长大,坎坷负此生。
 图来浑不似,雄貌窘丹青。


 这两首五言绝句道出了张子渊对官府的愤懑,对自己半生难展抱负的悲叹。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chuanqigushi/2022121970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