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陈俊愉传

陈俊愉《一本书,一个人,一辈子的事业》生平事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0日 阅读:253 评论:0

陈俊愉有两个良师益友:曾勉,汪菊渊。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良师益友是你生活中的阳光,他们的一些言行会潜移默化影响着你。
当你迷茫的时候,他们会给你适当的点拨与鼓励。
良师益友是人生路上不可多得的财富,就像一丝丝雨露,滋润着,呵护着,沐浴着你……
曾勉(1901—1988),字勉之,1901年5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飞云江畔下湾村。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园艺系。1928—1943年留学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应邀赴波兰讲学。1958年,担任农业部黄河古道地区果树考察团团长。1960年后,在四川江津负责筹建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先后任所长、名誉所长,并创办和主编《园艺月刊》、《中国园艺》(英文版)和《园艺新报》等刊物。
汪菊渊(1913—1996),祖籍安徽省休宁县,他的哥哥汪菊潜(1906—1975),1906年出生于上海市,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汪菊潜、汪菊渊是安徽休宁籍兄弟院士。
陈俊愉为什么偏偏喜欢上梅花呢?
2005年,与1942年隔了六十多年。曾勉教授已于1988年过世。米寿之年的陈俊愉到重庆曾勉墓地凭吊。陈先生脑海中浮起一幕幕的记忆:
1942年曾勉教授在英文专刊上发表了《梅花,中国的国花》。那时是我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曾勉教授是法国留学生,他主攻并擅长的是果树,其次是蔬菜。但是他博学多才,文学好,文字也好,花卉这些他都很在行。梅花,现在是南京的市花,当时是中国的国花,我家里的花园里也有梅花。这样阅读着书,看几遍,为之倾倒。很喜爱,色、香、韵都好,梅花开得特别早,花期甚长。“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这种“凌寒独自开”的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和独步早春的品格,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历史上的名人志士都喜欢用梅花的形象、品质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以梅花的性格和精神,象征自己的品格和情操。梅花是我国特产的名花。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与国人生活习惯、艺术欣赏、陶冶胸怀都有密切的联系,也是诗、画和戏曲的重要题材和讴歌对象,历史上梅诗、梅画和梅的典故传说难以胜数。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把梅花和梅果作馈赠和祭祀的礼品。《说苑》中就有越国使者执梅花以遗梁惠王的故事。梅花颜色幽洁,姿态苍劲,花香沁人,这也是其他花卉所不能及的。梅花有两个特点:其一愈是老干古梅,愈显苍劲挺秀,生意盎然;其二梅香清幽,不妖不冶。“初来也觉香扑鼻,顷之无香亦无味,虚拟黄昏花欲睡,不知被花熏得醉”,这些也恰恰是梅花的妙处。
梅喜温暖而又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容易栽培。但是梅花在国外栽培甚少。日本从中国迁去一些梅,但不多。西方19个世纪才知道中国有梅,英文中就没有“梅”这个词,他们常把梅和李混为一谈。移植西方的梅,常常因生长不良而死,也许是因为梅花眷恋故土或者是不愿寄人篱下的缘故吧。
梅属于蔷薇科李属,其拉丁学名是Prunusmume,桃、李、杏和樱花都是她的兄弟姐妹。梅和杏最难区分,二者均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花多无花梗,但是梅的树皮革质,灰色或稍带绿色,嫩枝绿色,果核上有蜂窝状点穴;而杏的树皮木栓质,灰褐色,开裂,嫩枝呈淡褐色至红褐色,果核近光滑。
梅分为果梅和花梅两大类。果梅开花较晚些,花多单瓣,花谢之后,结出梅子,一般于6、7月成熟。梅果球形,先绿后黄,其味甚酸。“望梅止渴”的故事指的就是果梅。我们通常所说的梅花指的是观赏的花梅,其枝姿、花型及花色、萼片等方面均富有变化,根据其变化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如按花枝生长姿态分,有直枝梅、垂枝梅、龙游梅等;按花型、花色分,有江梅型、宫粉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洒金型和黄香型等,总计我国梅花品种有300个以上。
梅花有五瓣,被古人说成是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五福的象征。梅花的五个花瓣,也富于装饰性。相传,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白日卧在含章殿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为五出之花,拂之不去,三日才落。宫女都很惊奇,争相仿效,以后流传开来成为梅花妆。我接触梅花是在南京的大家庭,决定兴趣和事业的是曾勉教授的《梅花,中国的国花》,壮着胆量写信给曾先生,曾先生即回信并附赠索要的文献。回想起来,几分感动涌向心头。那时候的毅然决然,这一生就是搞梅花了。
陈俊愉搞梅花研究,具体指导是汪菊渊老师。
从1938年春到1940年初,他加入了学校进步团体——成都华西坝“五大学”抗日救亡服务团,为抗日做宣传义演等工作。虽然当时条件艰苦,环境多变,但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1940年1月以优秀成绩毕业,获学校“金钥匙”奖,并留校任园艺系助教。

1989年2月,陈俊愉(左)陪同汪菊渊(右)参观在北京宣武艺园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梅花蜡梅展览



1940年,陈俊愉(左二)在成都华西坝钟楼下与师友同学合影


陈俊愉1941年考取金陵大学园艺研究部的研究生,在柑橘专家章文才指导下进行柑橘分类与育种研究,1943年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此期间,随汪菊渊老师在四川成都调查梅花品种,在恩师汪菊渊的指导下,陈俊愉获益良多,并促成他日后将梅花研究作为一辈子的事业。


1941年,陈俊愉(右二)与同学从成都望丛祠骑车去灌县


1943年,陈俊愉受聘于四川大学,任园艺系讲师,主讲果树栽培学和果树分类学。同年,为了发展大后方的园艺事业,他除了认真授课、教书育人外,还和同学、教师、亲友在成都集股办起了自力园艺场,主要经营花卉和蔬菜种子等业务,陈俊愉任董事长。
学校在抗战的烽烟中迁来迁去,他也走遍了大西南的山山水水,更加深切地领悟到梅花的风骨。梅是他生平的挚爱,越研究越觉得精彩,越研究兴趣越浓,立志要让梅花为中国人民服务,为世界人民服务。


1940年,获金陵大学学士的陈俊愉


陈俊愉要将观赏园艺作为一辈子的事业。
从什么时候开始立下这个志向?陈先生回忆说,
立这个志向,1943年跟随汪菊渊搞梅花调查就开始了。
野外调查是非常艰苦的,到深山老林,单枪匹马,还有很多危险。有一次,进林区调查,差点葬身鱼腹了。我坐木头船,船家的木头船太小,大雨中翻了。那天,到了夜里忽然下起雷阵雨,下得很大,伸手不见五指。船主叫了一声,纤断了! 雨太大,浪也很大。叙府上面就是金沙江,水很急,一下子冲出去好几丈,大家都叫救命。这时候见义勇为的渔民来了十几条船,抛锚、扔杆,一个抓住了,搞了十分钟,再晚就下去了。一冲下去就没命了。
这次历险之后,陈俊愉在重庆、江津等地区发现了‘大羽’、‘凝馨’、和‘白须朱砂’等六七个梅花好品种。经过5年时间对梅花的调查,陈俊愉对梅花的资源、品种了如指掌。1947年他完成了自己第一部专著——用文言文写的《巴山蜀水记梅花》。书中记录了他在四川5年中发现的35种野生梅花以及这些梅花的分布、习性和培植状况。1947年他的《巴山蜀水记梅花》在上海园艺事业改进协会丛刊第15期上刊登。根据他的调查,梅花可分为六大类,35个品种,这就为他以后的梅花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那时候陈俊愉是大家庭里的少爷。确切地说是孙少爷。能受得了这个苦吗?
陈俊愉说,有了兴趣就是乐趣。
陈俊愉觉得现在的科学研究的政策要注重研究者的情感培养,科学研究兴趣第一。当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有了情感,他们就会自觉克服困难,努力探索。学习科学的过程蕴含各种积极的情感,也正是培养高尚的情感的过程。科学研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磨炼学生的研究情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培养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在教学和科研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当年走马锦城西,
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
青羊宫到浣花溪”。

① 叙府,今四川省宜宾市别称,亦称“僰道”、“戎州”、“叙州城”。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chenjunyu/2022121474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