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陈俊愉传

陈俊愉《拳拳赤子心,铸我中华魂》生平事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0日 阅读:186 评论:0

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肉体出生,一次是灵魂觉醒。当你觉醒时,你将不再寻找爱,而是成为爱,创造爱。当你觉醒时,你才开始真实的、真正的活着。
有一次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做采访嘉宾,结果他又给在场的学生上了一堂课:一堂生动的花卉文化课,一堂深刻的爱国情感课。
那是2007年的一个周六,北京11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上新闻采访课。北京林业大学铁铮教授突发奇想,动了搬来陈老做采访对象的念头。一打电话,陈俊愉二话没说、满口答应。
课间,有专人前往博导楼迎陈俊愉。万万没想到,陈俊愉坐在轮椅上正往教学楼赶呢。接他的人感动得差点儿掉下眼泪来。800多米的路程,对于年轻人算不上什么,但对于一位以轮椅带步的九旬老人就显得特别漫长了!
陈俊愉不顾年迈体弱,答应这类没有报酬、只有付出的事情,完全出于他对花卉科普的重视、对国花的希冀、对年轻大学生的热爱。当他出现在教室时,百余名大学生用掌声表达了对这位老院士的敬仰和尊敬。
这是2007年陈俊愉第三次义务参加花卉科普活动了。前两次分别在南京和北京,都是在植物园里给普通百姓讲中国的花卉、讲国花的评选、讲花朵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气节。这次依然如此,话题还是他所挚爱的中国花卉。
在他看来,中国的花卉科普太差劲儿了。曾有一次,一位领导看到他在侍弄梅花,竟热情地说:“这桃花开得多好啊!”夸得陈俊愉心里直发冷。他意识到加强花卉科普太重要了。尽管老得掉牙了,腿也瘸了,为了普及花卉知识,他还是要说,而且说得“声嘶力竭”也不遗余力。
搞了60多年花卉教学和科研的陈俊愉有桩心事,也算未竟的事业。有世界“园林之母”美称的中国,迄今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确定国花的大国。从1980年代初期首倡国花评选开始,他为此已经奋斗了20多个年头。
在他看来,国花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迎接外宾时,献上一束中国的花儿,就等于递上了一张自己的名片。为了早日确定国花,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大有国花不评、死不瞑目的劲头。
作为我国唯一的花卉院士,在国花问题上他最具发言权。他经过反复审慎考虑,提出了“梅花牡丹双国花”的建议。梅花代表精神文明,牡丹象征物质文明。两大名花一南一北、一乔一灌,在历史上都曾有过重要的地位。两花同时当选,在他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他把这个道理讲给更多的人听。“一国两花”的构想与“一国两制”相呼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赞同。目前,在他的倡议书上签名的两院院士已经有103位。
近年来,有几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给他写信,赞成“一国两花”提议。2006年4月连战来大陆访问,陈俊愉和他在香山合影、交谈过。连战对陈俊愉的建议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认为对统一大业有益。
2007年,刚刚开过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们也就国花递交了提案。就连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也给他打电话,请他谈谈中国的国花。
但中国国花评选之路,遥远而漫长。到目前为止,国花还是呼之未出。陈俊愉说,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是最后的期限了,“北京奥运会都开幕了,国花还定不下来,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他加紧了呼吁,甚至在网上开了自己的博客。
一些人对他几近痴迷的态度并不理解。有人给他留言说:“一个院士不搞点儿正经事儿,张罗着评什么国花?”他的回答是,一个国家,没有国花,就等于没有灵魂。樱花盛开之际,日本满城空巷、全民赏花,激发了爱国热情;德国无论分合,始终如一的国花矢车菊,成了凝聚民心的标志。
中国的国花一直很难确定,他认为症结有二。一是过多地赋予其政治性,二是过分地考虑地方经济。当年,北京为市花争得不可开交。他一句建议,使得月季、菊花双双入选,双市花的结果皆大欢喜。他多次重提旧事,就是为了给双国花的确立找到更多的例证。
陈俊愉从业余爱好,到成为大家;从几岁顽童,到耄耋老人,一切都变了,唯独那颗挚爱花卉的心没有变。
一些人不珍惜中国优秀的花卉文化的言行刺痛了他的心。而他却常常在睡梦里看到自己精心培育的花卉品种。他把中国花卉和祖国昌盛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年已九旬的陈俊愉依然年轻,春天来了,他花10天功夫写了篇论文,专门阐述李、杏、梅的区别。他还要到沈阳、到新疆,查看他引种的梅花生长情况……
教室里,有人请他当场背诵几首咏花的诗句。他张口就来,如钟的声音回荡在每个人的心房。“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为花卉院士,他喜爱百花,但梅花显然是他的最爱。他酷爱梅花,是因为他敬佩梅花的风骨。
采访结束后,在和陈老年龄差了半个多世纪的大学生们眼中,坐在轮椅上的陈俊愉分明就是一棵坚贞不屈的老梅树。
拳拳赤子心,铸我中华魂。
这是这堂课给大学生们的最大感受。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chenjunyu/2022121473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