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陈俊愉传

陈俊愉《梅花抗寒品种之选育》生平事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0日 阅读:162 评论:0

(1)斯巴达教育的成功

斯巴达教育以培养彪悍的战士闻名于世。长大的陈俊愉,很容易由幼年时期独特的教育联想到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人的武士培育:那些从婴孩期就开始的烈酒擦洗、格斗、鞭笞。陈俊愉信奉这种严苛的历练方式,并移用在了梅花育种上,“我和梅花种子都是斯巴达教育的结果。”

他的所谓“抗性育种”,就是“让种子学习自己来克服环境困难”,就是“把土壤、水分、温度各个方面的条件都限制住,让梅花在一个半死不活的状态下生长”,这就是他用在花卉抗性培育上的斯巴达方式。

他用这一套理论去挑战“南梅北移”的难题。1957年,他在北京林学院和北京植物园播下成千上万个命运未卜的种子,做露地越冬试验。1964年,‘北京小梅’和‘北京玉蝶’两个品种在-19℃下神奇地开放了。2001年,他又通过杂交或直接引种,把‘燕杏’、‘丰后’、‘送春’等10个梅花品种送到塞外、关外。2007年前,赤峰、沈阳、长春、包头、延安、兰州等地的树苗陆陆续续开花。那时,陈俊愉已经掌握着22个抗寒梅花品种。最后,当梅花开在了西北的乌鲁木齐和东北的大庆时,陈俊愉知道,“成了!”“抗性苗子”在中国大地上一路向北,迁移了2000多公里,超出前苏联育种专家米丘林让南方果树迁移距离的一倍,创下了纪录。

“斯巴达培育当然会成功。”陈俊愉如是说。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2)调查整理中国梅花种质资源

梅花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但花卉界对这一传统名花的种质资源,包括野生的和栽培的种质资源的家底还不很清楚。陈俊愉以毕生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他平生爱梅,见到新的梅花品种一定兴奋异常。他可以在出差途中手捧一束梅花,辗转几千公里而爱不释手。早年为调查梅花他走遍了巴山蜀水。抗战胜利后,他带领复旦大学学生做毕业论文,奔波于沪宁线上调查梅花。在欧洲留学三年,仍不忘多次航运梅花到丹麦。归国后在武汉执教,在调查梅花品种之余,亲自采种育苗,培育新品种。到北京后,又为梅花北移作了艰苦不懈的努力。1962年,他把经过20多年调查记载的品种整理成书稿,准备出版,但这些资料、数据和照片在“文革”期间,连同他指导研究生辛辛苦苦搞杂交授粉培育的10多个抗寒梅花新品种,绝大部分被毁于一旦。这件事晚年回想起来,仍令他心酸。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梅花的春天来到了。他重整旗鼓,从头开始,组织协作组再到全国调查梅花品种,终于把我国野梅资源、古梅资源的分布和梅花品种基本弄清。

1980年后,他组织了包括湖北、江苏、浙江、四川、北京等地专家参加的协作组,分工合作,对我国梅花品种进行了6年多的调查和清理,弄清了我国梅花的种、品种,按中国梅花品种分类修正新系统,纳入了三系(真梅系、杏梅系和樱李梅系)、五类(直枝梅类、垂枝梅类、龙游梅类、古梅类、樱李梅类)和16型(江梅型、宫粉型、玉蝶型、黄香型、绿萼型、洒金型、朱砂型、单粉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红垂枝型、玉蝶龙游型、单杏型、丰后型、送春型、美人梅型)之中。对我国现存的古梅进行了调查,确认了现存最古老的梅树为云南昆明市曹溪寺的元梅,树龄约700年,品种为曹溪宫粉型的‘曹溪宫粉’。这一研究同时否定了所谓的“隋梅”、“唐梅”、“宋梅”的真实性,从而为梅花品种的去伪存真提供了权威性意见。在调查梅花品种的同时,陈俊愉又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全国梅花研究中心和次中心的主张,通过多方努力,1991年3月终于在武汉成立了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并建立了120亩的品种圃。这对研究全国梅花品种有着重要意义。

他主持的《中国梅花品种的研究》项目在1990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经过20多年的梅花抗寒育种研究,选育出多个抗寒梅花新品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chenjunyu/2022121472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