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陈俊愉传

陈俊愉《从城市园林化走向“大地园林化”》生平事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0日 阅读:147 评论:0

新世纪到来时,许多专家学者都在为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当有人杜撰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系统,正行其时,陈俊愉针锋相对“重提大地园林化”。当年毛泽东主席以革命家和诗人的情怀提出“大地园林化”带有许多浪漫色彩,而陈俊愉的“重提大地园林化”却是以专家身份提出了可实施的目标。大地园林化要构成万紫千红、有花有草的稳定而又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植物群落,借以创造环境、社会和生产等诸多效益,还能够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全民绿色可持续意识。陈俊愉还提出,城市园林化是大地园林化的重点,是将园林在城市整体范围内的拓展,以城市为对象,按照园林规划设计的手法进行绿化和美化,形成城市实体空间,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城市环境整体素质。这同钱学森的“未来的中国应该发扬光大祖国传统园林特色与长处规划建设城市,把每座现代化城市都建成一座大园林”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城市人口集中,生产力发达,科技进步,设施完备,污染严重,城市环境迫切需要优先得到改善,而城市地域有限,全国城镇建成区总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不到,完全有条件集中力量使城市的生态环境率先得到改善。

大地园林化是绿化的更高阶段,“大地园林化”是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提出的绿化目标,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来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已成为环境建设的重点之一。“大地园林化”要求把祖国的山河全部绿化起来,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得以改变。毛主席提得非常具体、形象、有可操作性,只是由于后来的动乱未能加以实施。陈俊愉主编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就专门列出了“大地园林化”的辞条,对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提法进行了概括性的评介。

陈俊愉认为,“大地园林化”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规划,在一切必要和可能的城乡土地上,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种草栽花,并结合其他措施,逐步改造荒山、荒地,治理沙漠、戈壁,从而减少自然灾害,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实现大地园林化,既要保护自然,美化大地,又要兴山川草木之利,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绿化是大地园林化的基础,大地园林化是绿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更高的阶段。它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要求提高,既有中华特色,又富于时代精神。今天,重提大地园林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1978年6月陈俊愉在上海龙华苗圃月季园

“大地园林化”是我国林业和环境建设的宏伟目标。当前,与大地园林化一脉相承的是城市园林化。大地园林化是宏观的总目标,而城市园林化是大地园林化的重点。现在经常提“生态城市”,而生态城市首先应该是建设园林城市,森林环抱、处处绿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的城市里,粉尘得到净化,噪声得到削减,气候自然调节,水土合理保持,生态环境和谐,景色美丽动人。这样,才可以创造环境、社会和生产等诸多效益,克服城市病、现代病,把城镇建设得生机盎然、宜于人居。现在已经有许多城市,全民的绿化意识和创建园林城市的意识确实是增强了。不过,城市园林化建设要加强规划,讲究科学性。目前一些城市出现“草坪热”,走入误区。过量地建设草坪,会丧失园林复层种植结构所能展示的丰富多彩的三维空间景观,只能造成城市园林景观的单调和雷同,况且在制氧量上草坪也大大低于树木。开阔疏朗的草坪景观效果只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绝不是园林景观的全部,更为重要的是,由乔、灌、草结合而成的绿地,其综合生态效益为纯草坪的5倍。另外,过量的以草代木,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对严重缺水的城市来说,得不偿失。生态、“文态”,一个都不能少。

在陈俊愉看来,按照大地园林化的原则,园林建设不能只讲生态,而不涉及“文态”。重视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但应该紧紧地和“文态”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大地园林化,要丰富全民的文化内涵,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而不能单纯栽树造林。林业不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也是创造“文态”环境的生力军。在绿化建设中,要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文态效益相结合。生态指的是人和环境的关系,“文态”则是人文关系所创造的传统表达方式。生态固然重要,但对“文态”的重视和弘扬,是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精华浩如烟海,可以继承、弘扬和研究的内容不胜枚举。而这些不只是生态所能包含得了的。陈俊愉还说,当然,我们要赋予优秀文化传统以时代的精神。2008“绿色奥运”这个提法很好,既有“生态”,又有了“文态”,是和大地园林化的宏伟理想全然一致的。“绿色奥运”不但将带动北京环境建设的步伐,乃至带动全国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观,而且会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融进浓浓的绿色世界之中。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chenjunyu/2022121472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