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禅学思想·朱熹之参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3日 阅读:158 评论:0

《居士分灯录》卷下云:

熹尝致书道谦(大慧宗杲之嗣)曰:“向蒙妙喜(大慧)开示,从前记持文字、心识计较,不得置丝毫许在胸中,但以狗子话时时提撕,愿投一语,警所不逮。”谦答曰:“某二十年不能到无疑之地,后忽知非,勇猛直前,便是一刀两段,把这一念提撕狗子话头,不要商量,不要穿凿,不要去知见,不要强承当。”熹于言下有省,有斋居诵经诗曰:“端居独无事,聊披释氏书。暂息尘累牵,超然与道居。门掩竹林幽,禽鸣山雨余。了此无为法,身心同晏如。”

《佛法金汤编》卷十五云:

师(道谦)卒,公(朱熹)祭以文,略曰:我昔从学读《易》《语》《孟》,究观古人之所以圣,既不自揆,欲造其风,道绝径塞,卒莫能通。下从长者问所当务,皆告之言要须契悟开悟之说不出于禅。我于是时则愿学焉。师出仙洲,我寓潭上,一岭间之,但有瞻仰。丙寅之秋,师来拱辰,乃获从容,笑语日亲。一日,焚香请问此事。师则有言“决定不是”。始知平生浪自苦辛,去道日远,无所问津。未及一年,师以谤去,我以行役不得安住,往还之间,见师者三,见必款留,朝夕咨参。师亦喜我为说禅病,我亦感师恨不速证。别其三月,中秋一书已非手笔,知疾可虞。前日僧来为欲往见。我喜作书曰此良便,书已遣矣。仆夫遄言同舟之人告以讣传,我惊使呼,问以何故。于乎痛哉,何夺之遽。恭惟我师具正遍智,惟我未悟,一莫能窥。挥金办供,泣于灵位。稽首如空,超诸一切。(《资鉴》)

或问朱子曰:“今士大夫晚年都被禅家引去者,何故?”答曰:“是他高似你,你平生读许多书,记诵文章,所藉以取功名利禄之计者,到这里都靠不得,所以被他降下。他底且省力,人谁不悦而趋之乎? 王介甫平生学许多道理,临了舍宅为寺。”又云:“只缘他打并得心下清洁,所以本朝李文靖公、王文正公、杨文公、刘元城、吕由公都是甚么人,也都去学他。”又云:“佛书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因缘生之类,皆极精妙,故前辈谓此孔、孟所不及。”又曰:“四大即是魂魄,十二缘生出《华严合论》。佛说本言尽去世间万事,后却说出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事门头不舍一法。”熹又曰:“《金刚经》大意只在须菩提问‘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两句上,故说不应住法生心,不应住色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是答云何住。又说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此是答云何降伏其心。所谓降伏其心者,非谓欲遏伏此心,谓尽降伏世间一切众生之心,入无余涅盘,只是一无字。自此以后只是这意,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此谓离相即名为佛。”(《朱子语录》并《易解》)

《续灯存稿》卷三《明州天童灭翁天目文礼传》云:

师尤邃于《易》,乾淳诸儒大阐道学,师与之游,直示心法。朱晦庵问毋不敬,师叉手示之。杨慈湖问不欺之力,师答以偈曰:“此力分明在不欺,不欺能有几人知。要明象兔全提句,看取升阶正笏时。”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chanzong/2022122290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