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魏文帝曹丕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01日 阅读:198 评论:0

魏文帝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至226年在位。沛国谯人,魏武帝曹操,及遣于禁等还。曹丕遣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孙权假意称臣。

黄初二年十一月辛未,命镇西将军曹真率诸将及州郡兵讨胡,平定河西。过了十天,破胡告檄传到洛阳,曹丕非常高兴,大笑说:“我在帷幕之内运筹帷幄,诸将在万里之外奋勇作战,其相应若合符节,之前获虏没有如此之多的。”

黄初三年(222年)正月,孙权给曹丕上书言说出兵迎敌,曹丕作《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其杀敌。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北)。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兵法,哪有连营七百里抵抗敌人的,这是用兵的忌讳,孙权打败刘备的上书快到了”。过了七天,孙权击破刘备的文书果然送到。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投降。九月庚子,立郭夫人为皇后。随后孙权因解除了蜀国的威胁,孙权遣长子孙到魏国为人质的事拖延再三,魏吴两国的联合也逐渐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同年十月,孙权复叛。复郢州为荆州。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孙权临江拒守。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南征进军,以围江陵(荆州),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张郃、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然获胜。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

黄初三年(222年)二月,西域的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节来曹魏进贡,西域复通,置戊己校尉(掌管西域屯田事务)。三月,曹丕封曹叡为平原王,弟弟曹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四月,封曹植为鄄城王。

黄初四年(223年),重臣曹仁、曹彰、贾诩先后去世。

黄初五年(223年)四月,曹丕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

临江观兵

黄初六年(225年)二月,曹丕派遣使者从许昌到沛郡询问民间疾苦,救济贫困者。同年,并州刺史梁习讨伐鲜卑轲比能,获得大胜。十月,曹丕行幸广陵(扬州)故城,临江观兵,军队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当年大寒,水道结冰,船开不进江,只能返回。其间,经过雍丘(河南省杞县),曹丕到曹植住处,与曹植见面,增加曹植食邑五百户。十二月,曹丕一行从谯经过梁,派遣使者用太牢祭祀已故的东汉太尉桥玄(与曹操是忘年之交)。

黄初七年(226年)正月壬子,曹丕回到洛阳宫殿。五月丙辰(6月28日)曹丕病重,诏令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曹睿。让后宫淑媛、昭仪以下的都各自归其家。五月丁巳(十七)日(6月29日),曹丕去世,时年四十岁,葬于首阳陵。

主要政绩

第一项 严禁宦人干政

曹丕执政后,废除了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

为了让此政策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第二项 确定九品中正制

曹丕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

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人事权从地方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第三项 开创士族政治之先河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鉴于当时边境、内部不安定的状况果断称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年统治,开创了“士族政治”之先河。登基之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职务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

下令妇人不得干预政事,群臣不得事奏太后,后族之家不得辅政上任。同时,削夺藩王权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密监视,形同囹圄。

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作乱的经验教训,但也留下了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的隐患。

第四项 完成北方的统一

曹丕在位时,还假借征讨东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最统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汉末以来,青州、徐州一带存在着以臧霸、孙观等为首的割据势力,他们虽然归顺了曹操,但却拥有独立的地盘和兵力,当时曹操不得不对他们采取安抚政策。曹操刚逝世,青州、徐州就发生骚动,曹丕采取抚而不讨的策略,稳住了局面。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以孙权不纳质子为由,三路伐吴,借机剥夺了臧霸的兵权。

黄初五年、六年(224年、225年),曹丕两次亲自督师伐吴,均止步于广陵,未与吴军交锋,却平息了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州、徐州的隐患。因此后人推测,曹丕亲征的真正目的不是伐吴,而是以此为幌子不声不响地平定青州、徐州割据势力,充分表现出曹丕作为政治家的小心谨慎又不失坚决果断的素质。

史学家田余庆评价说:“曹丕在广陵之役中,最终解决了青徐豪霸割据一方的问题,增进了魏国的稳定,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可以说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称说而又被人们忽略了的政治大事。”“广陵之役解决了青徐问题,使东方归于一统,魏国国势更加强大起来。”

第五项 经济发展民生安定

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的政策,稳定社会秩序。

黄初末,曹丕采取战略防守方针,发展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曹丕还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

第六项 重视文教礼乐 重用人才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下《追崇孔子诏》,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享食邑百户,重修孔庙,成为见于正史的第一篇尊孔诏书。同年,又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黄初三年(222年),又颁布《取士勿限年诏》,以打破年龄界限,提出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的用人之法。

黄初四年(223年),在原来汉室乐舞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朝堂之上宗庙之中,改用正世乐、迎灵乐、武颂乐、昭业乐、凤翔舞、灵应舞、武颂舞、大昭舞、大武舞。

黄初五年(224年),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第七项 国力增强版图扩大

曹丕在担任魏王时,令苏则平定酒泉和张掖等地的叛乱;称帝后,命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因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于是曹丕任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同为护鲜卑校尉,田豫、牵招、梁习等将领在北疆表现出彩,多次击败鲜卑。

曹丕在延康元年招降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命夏侯尚、徐晃大破刘备于上庸,收复三郡九县。

孙权曾向曹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经过多次斗争,魏吴最终走向敌对,曹丕亲征东吴,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总体来说,在位六年(220—226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强,版图进一步扩大。

第八项 创新文学成就

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奇动人,现存诗约五十首。

曹丕的《典论》是中国最早的文艺理论与批评著作。

曹丕命令刘劭、王象、缪袭等人编纂中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开官方组织编纂类书的先河。

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之一,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魏兴衰

自曹丕废汉立魏以后,曹魏政权共执政45年。

魏文帝(曹丕),公元220年到226年,在位6年;

魏明帝(曹叡),公元226年到239年,在位13年;

魏齐王(曹芳),公元239年到254年,在位15年;

魏帝,前高贵乡公(曹髦),公元254年到260年,在位6年;

魏元帝(曹奂),公元260年到265年,在位5年。

公元265年,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篡魏,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三国。

曹丕崇尚简葬,算得上最为开明的一位帝王,堪称前无古人。他葬于河南洛阳城东首阳山,生前作终制说:“吾营此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

(参考资料:《三国志》《歙县雄村曹氏宗谱》)

历代帝王图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caocaoshizu/20221137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