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曹刿论战(春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01日 阅读:159 评论:0

曹刿论战(春秋)

曹刿画像(自《平阳曹氏宗谱》)

曹刿,父曹进,在鲁国做官。六世孙曹为曹成公使蔡,留居蔡。曹的六世孙就是孔子弟子曹卹。曹刿是曹叔振铎第十世孙;曹操的第三十四世祖。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阳)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难免发生矛盾和冲突。

公元前686年,齐国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暗杀。次年,公孙无知被齐国大夫雍廪杀死。齐襄公的后代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桓公),旋即分别从鲁国和莒国出发,回国争夺王位。公子小白先行返回齐国即位,是为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中的第一位霸主。鲁国国君鲁庄公见小白先登王位,大怒,派兵攻打齐国。干时一战,鲁国战败。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初,齐国军队进攻鲁国。鲁人曹刿原一直隐居在秶甫山,见齐国要进攻鲁国,由此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曹刿出自王室,是曹国曹叔振铎的第十世孙,由于曹国被鲁国吞并而属鲁。

庄公问曹刿:“齐强鲁弱,我们能打胜吗?”曹刿反问:“国君你感到百姓会与你同心同德去战斗吗?”庄公说:“寡人虽尽责不够,不过还是时时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独享,常常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说:“这很好,但只靠施这些小恩小惠,百姓还不会真心实意跟国君去作战的。”庄公说:“祭神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说:“但是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庄公又说:“寡人还能时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诉讼案件,不因自己所爱而滥赏,不因自己所恶而加刑,一定按实情作出处理。”曹刿高兴地说:“好!真能做到这样,我们可以与齐国一战。”

庄公又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战胜齐国呢?”曹刿说:“打仗要根据战场的千变万化随机处置,决不能事先凭空决定采用什么固定的战法。我愿意和你一同率军前去作战,根据实际情况谋划。”庄公认为曹刿讲得有道理。

面对齐军发起来势汹涌的攻击。鲁庄公见齐军出击,就要擂鼓应战。曹刿劝阻说,齐兵势锐,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愿,胜利没有把握,“宜静以待”,不能出击。庄公遂令军队固守阵地,只令弓弩手射击,以稳住阵势。齐军没法与对手厮杀,又冲不进鲁军阵地,反而受到鲁军弓弩猛射而无法前进,只得向后撤退。经过休整,齐军鲍叔牙又下令展开了第二次攻击。曹刿劝庄公仍然不要出击,继续固守阵地。齐军攻势虽猛,但仍攻不进阵内,士气不免疲惫,再退回到原阵地。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于是齐军发动了第三次进攻。曹刿看到这次来势虽猛,但势头没有上两次大,认为出击时间已到,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鲁庄公亲自擂鼓,发出反击命令,齐军败退。随即鲁庄公发出追击令,曹刿认为:齐是大国,兵强马壮,是否真正败退,一时难下断定。如果是计谋设有埋伏,后果不堪设想,便劝止了鲁庄公的追击令。他登高瞭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这是真正溃败,才向庄公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庄公令下,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击,俘获大量甲兵和辎重,把齐军赶出国境,并射杀了齐桓公儿子公子雍,一洗“干时之战”的耻辱,提振了鲁国的士气。

战后,鲁庄公问曹刿战役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用兵打仗凭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是最旺盛的;第二次击鼓冲锋,士气就减退了些;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士气便完全消失了。齐军三鼓,士气已尽,而相反我军士气却十分旺盛,这时实施反击,自然就能够打败齐军。”曹刿又说:“未立即发起追击的原因主要是齐国实力强大,不可轻视之,要谨防其佯败设伏。后来看到他们车辙紊乱,旌旗歪斜,这是没有组织的败退。在这种情况下,我才大胆地建议实施战场追击。”

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齐鲁长勺之战的战法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是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所叙述的原则和长勺战例,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长勺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参考资料:《左传·庄公十年》)

平阳曹氏宗谱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caocaoshizu/20221131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